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刹那芳华与永恒之美——读郭枫散文《独坐夕阳里》1

(2025-09-25 05:26:14)
标签:

读书

                                  刹那芳华与永恒之美——读郭枫散文《独坐夕阳里》1


独坐夕阳里 郭枫


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

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橙橙、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外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

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蕴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花朵的颜色缤纷:粉白色的那种固然娇媚,深紫色的那种固然艳丽,不过,有一种橙红色的更让我喜爱。这种花,也不知道每一朵是由多少花瓣组成的,但见一圈一圈的花瓣,密密的排列着;中心是耀眼的赤红,向外层展开去,花瓣渐渐变大,颜色渐渐变淡,最外一层,乃变成明亮的橙黄了。花瓣,毛茸茸的,闪着丝绒般的亮芒;却又透明得像玻璃似的流转着夺目的晶莹。

这一圃大理菊,怎会开得如此茂美呢?也许,这就是春花对生命的讴歌吧!

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起一绺闲愁,轻锁在眉峰上,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望,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绛色的夕阳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晚风吹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漫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

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

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通通地,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

白昼即将尽了。

大理菊仍热情的燃烧着。

女孩还留连在晚霞中。

独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心灵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

你觉察到么?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正当中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的一顾,但在生命力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人,谁没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然而,我们又何必遗恨?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么?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么?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现自己的热爱,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独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恍惚间,我已不是我。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在。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

 


                                 刹那芳华与永恒之美——读郭枫散文《独坐夕阳里》1



【读与评】

在郭枫先生的散文《独坐夕阳里》,我遇见了一场关于时间、生命与美的沉思。薄暮时分的校园操场,成为先生与世界对话的舞台,夕阳、大理菊与青春少女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生命三重奏。这篇散文如同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人类面对短暂与永恒时的复杂心绪,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生命有限性的诗意态度。

先生笔下的夕阳美得令人心悸,却又带着浓郁的落寞。那“黄橙橙、亮晶晶”的光线,“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操场,云霞变幻的绚丽异彩,无不展示着大自然在谢幕时刻最为壮丽的演出。这种美之所以动人,恰恰在于它的转瞬即逝——“白昼即将尽了”。先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悖论:最美的事物往往存在于消逝的边缘。这让我想起日本美学中的“物哀”概念,即对事物短暂性的深刻感知与欣赏。先生对夕阳的描写超越了单纯的视觉享受,达到了一种对时间本质的哲学思考。当他说“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时,那底色何尝不是时间对所有事物无声的浸染?

那圃“热情燃烧着”的大理菊,则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壮美。它们“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从耀眼的赤红到明亮的橙黄,呈现出生命绽放时的全部热情与力量。先生惊叹于它们“灿烂得令人目眩”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而后便萎落飘零了”的必然结局。这种对生命完整周期的认知——从默默钻出地面到灿烂绽放再到萎落飘零——构成了对生命本质最为真实的描绘。花朵教会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绽放的密度与强度。正如先生所言:“也许,这就是春花对生命的讴歌吧!”

文中那个在花径上漫步的少女,则是青春这一抽象概念的完美具象。她“十七八岁”,“春云初展般的面容”,“眼睛闪动着光芒”,整个形象洋溢着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然而,郭枫并未停留于表面的赞美,而是通过她“轻锁在眉峰上”的闲愁,暗示了青春本身蕴含的短暂性与不确定性。这个不知名的女孩“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的疑问,恰恰是所有面对未来的年轻人共有的心绪。青春之所以珍贵,正因为它是向未来敞开的,充满可能性的,同时也是转瞬即逝的人生阶段。

先生的凸现之处在于,他并未沉溺于对短暂性的感伤,而是从中提炼出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现自己的热爱,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这种领悟将文章提升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高度——生命本无预设意义,意义在于我们如何活出自己的“热力”与“热爱”。先生通过“物我同一”的体验,消解了人类面对宇宙无限与生命有限时的焦虑,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澄明境界。

当代社会充斥着对永恒的虚假承诺与对衰老的病态恐惧,先生的文字提供了一剂良方。在美容广告许诺“永葆青春”、成功学鼓吹“不朽功名”的喧嚣中,我们更需要这种对生命有限性的坦然接纳。文章最后“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的描写,不是消极的消亡,而是万物归于宇宙大化的诗意表达。先生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智慧不在于抗拒时间的流逝,而在于像夕阳般“和平静美”地谢幕,像春花般“热烈、疯狂”地绽放。

我以为,《独坐夕阳里》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场生命的启迪。当我们能够像先生那样,在黄昏的光影中看见永恒,在花朵的绽放中领悟生命,在青春的容颜中感受时间,我们便获得了一种超越有限性的精神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对死亡的否定,而是对生命的全然拥抱——正如那圃在沉沉夕阳里依然盛放的大理菊,明知黑夜将至,仍要燃烧最后的热情。这才是面对短暂人生最为高贵的姿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