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时光的褶皱里寻找永恒——读林语堂散文《动人的北平》

(2025-09-18 06:13:19)
标签:

读书

                                   在时光的褶皱里寻找永恒——读林语堂散文《动人的北平》
                                                                                      (北京前门老城区一角照片)

 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城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的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北平却不理这回事。胡须苍白的画家,住在大学生公寓的对面,北平也不理这回事。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北平也不理这回事。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山——谁来理你?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他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

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或是一个踢毽子的老人,他能把毽子放在头顶上一点一点的移动着,然后由背后掉下来时,平落在他的鞋底;或是一个刀手;或是一个儿童戏剧学校的太太;或是一个人力车夫变成满洲国的高贵人;或是一个前朝的县太爷。一个人怎敢说他了解北平呢?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它是具有紫金的御色屋顶,以及宫殿庭园楼榭的珠玉之城。它为珠玉结成的古城,它有紫色的“西山”,青带似的“玉泉”,“中央公园”垂老的杉树,以及“天坛”、“先农坛”。城内有九个公园,三个御湖,名为中南北“三海”,现在任人游览。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它有宫殿、御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院、专校、大学、医院、庙塔、艺商,与旧书摊林立的街道。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每个邻近的铺号都许一个贫老的记账取货,街上贩卖的东西很便宜。你可以流连在那里的一个茶馆里,一整个下午不走。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广有中国古代的手艺品、书籍、图画、古玩、玉石、珐琅镶嵌、灯笼之类。那是一个到处能买货的地方,商贩也会带着货物走上门来;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他有法律与触犯法律的人,守法的警察与作奸犯科的警察,盗贼与保护盗贼的人,乞丐与乞丐之王。它有圣贤、罪人、回教徒、除妖的藏人、算命、拳手、和尚、妓女、中国与俄国的职业舞女、日本和朝鲜的走私者、画家、哲学家、诗人、收藏家、青年大学生、影迷。它有卑鄙的政客、年老息影的县官、新生活运动者、现充女佣的前清官吏的太太。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他有皇朝的色彩,古代历史的色彩,蒙古草原的色彩。驼商自张家口与南口来到北平,走进古代的城门。他有高大的城墙,城门顶上宽至四五十公尺。他有城楼与齐楼,他有庙宇、古老花园、寺塔: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以及每一座桥梁,都具有历史典故。

使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原由,可列举下列三点来加以说明:

北京城虽始建于十二世纪,但它现在的式样是明朝永乐皇帝在十五世纪初建造的(永乐皇帝也重建过长城)。因之富有皇室的华贵。有一个南城,稍小于北城,自南城最南的门内向,有一条绵延五英里的中轴,它穿经依次相连的每一道城门,直抵皇宫正殿。

紫禁城位于北城的中心,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背后是煤山,山上共有五座亭台,顶上盖有灿烂彩色的瓦。由煤山可以看到那条中轴,附近还有鼓楼。三海位于紫禁城的西面与西南面,那里是皇室的画舫遨游之地。

与中轴平行的是两条康庄的大道,在东城是哈德门大街,在西城是宣武门大街,每条大街宽约六十英尺,在紫禁城前连接两街东西直通的大道,是宽逾百尺的天安门大街,在外城南门附近,位于中轴东西两端的,是天坛与先农坛。那里是皇帝祈年风调雨顺之处。

因为中国人对建筑美的观念,须兼顾雅适而不仅在高伟,宫殿屋顶所以都属于平阔一类的,也因为皇帝之外,无人许住楼房,所以到处都显得极其宽阔。

因是使北平显得如此舒适可爱的,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在繁华街衢附近的人,也都能安详生活。那里的生活程度很低,生活也颇富意味。政府官员与阔人可以聚餐于大饭馆,而洋车夫用一个铜板,也可以买到油盐酱醋,不论在什么地方,附近总会有一个杂货店,与茶馆的。

那儿很自由去追求你的学问、娱乐、嗜好,或者去赌博和搞政治。没有人理会你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这就是北平的兼容并包之处,你可以和贤人与恶人往来,和学者与赌徒往来,或者和画家往来。如果你景仰皇帝,可以到禁宫周围散步,幻想你自己也是一个皇帝。

如果你要是有闲,你可以在城内的九个公园中,任意游逛,坐在竹椅上或是杉树下的藤椅上,整一下午喝你的茶;所费不过是两角五分。那些茶役常是和蔼客气。或者在夏天的下午,你可以去游什刹海(湖),或者你可以出西直门去游览颐和园。

北平城外大都是村庄麦田,到处可见裸体的儿童,他们在路边嬉戏时,常向行人讨钱。你可以和他们交谈,或者闭目装睡,不理他们。你或者可以去圆明园找意大利宫殿的古迹,它是被八国联军强劫烧毁的。

在路过颐和园的途中,你可以在那里流连一整天的时光。沿途经过许多美丽的景象,玉泉山的大理石塔便在望了,在那里你可以流连一个下午,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数月忘返。

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们不是圣贤和教授,而是人力车夫。从西城到颐和园洋车费一元左右,你或者以为这是很便宜的。这的确是便宜,而车夫却欣然收之。看着车夫们沿途互相取乐,笑论别人的不幸遭遇,你会有莫名其妙之感。

在晚上返家的途中,你也许会遇到一个褴褛的老年人力车夫。他向你讲述他的遭遇时,口吻诙谐清雅。如果你以为他年纪过老,想要下车步行时,他一定要强拉你回家。但是如果你突然跳了下来,然后把车钱照付,他向你表示的那种竭诚感激,是你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 


                                   在时光的褶皱里寻找永恒——读林语堂散文《动人的北平》
                                                                                      (北京前门新城区一角照片)



【读与评】

读林语堂先生散文《动人的北平》,我在老友读书会交流过,给人似有述往事、怀旧情的感觉,有的人不屑,认为今天全新的北京城去往昔破败北平远矣,为什么还要感受对旧北平的赞美呢?我以为,首先,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家,对五四以来白话散文的创作理论、创作实践,对白话散文的文体开发与建设,对白话散文的风格追求和倡导,都有过一定的贡献,他的学识,他的见识不容小视、轻视甚至蔑视;其次,阅读本文可以感受那个年代经受新旧两种文化熏染陶冶的知识分子的优雅情怀、高尚品格,从文章中可以读出先生对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风物的热爱,读出对平民生活的热爱,读出先生的一种“泛美主义”的倾向(以审美的眼光和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无处不有美的内蕴、美的灵光);再有,阅读本文可以感受中华文化、故都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文化从来就守旧融新,不断发展,如今故都已经蜕去旧衣,换上新装,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当我们体认新北京的雄姿与活力的时候,也从过去的作品中寻察她的旧影,会感到过去的一幕幕历史景象非常珍贵,也为今天国家的发展和首都北京的进步而高兴。

北平在林语堂先生笔下是一位“魁梧的老人”,这个意象倏然击中了我的心灵。这座千年古都的品格,恰如一位历经沧桑却心胸开阔的老者,以近乎神性的包容拥抱着一切矛盾与对立。高跟鞋与木屐、汽车与驴车、摩登女郎与白发画家——这些本应格格不入的元素,在北平的街巷中却奇妙地和谐共存。先生敏锐地捕捉到,正是这种“不理这回事”的从容态度,构成了北平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当先生将北平比作“一株古木老树”,我仿佛看到了这座城市最深邃的生命力。那些依附其上的“数百万昆虫”,恰如一代代北平居民,在古树的荫蔽下繁衍生息,却鲜少有人真正理解滋养他们的根系有多深。这种无知并非缺憾,而是一种幸福的生存状态——人们无需追问历史的重量,只需在当下活出生命的本真。那个踢毽子的老人、露着大肚子的画家、变成满洲贵族的人力车夫,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如同古树上的枝叶,看似无关却又血脉相连,共同编织出北平独特的生命图景。

作为“珠玉之城”的北平,在先生眼中闪耀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光芒。紫金屋顶与宫殿庭园固然璀璨,但更珍贵的是那份融入日常生活的历史质感。清晨拔白菜时抬头可见的西山雄姿,胡同里被烟熏黑的百年老字号招牌,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这些平凡景象中蕴含着皇室华贵与市井烟火的奇妙交融。先生笔下的北平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他们能在金鱼缸和石榴树的小院里,在茶馆的一杯清茶中,找到超越物质的精神满足。这种“生活程度很低,生活也颇富意味”的哲学,恰是当代物质泛滥时代最稀缺的智慧。

最令我动容的是先生对北平“多样性”的礼赞。在这座城市里,圣贤与罪人、回教徒与藏人、哲学家与妓女、影迷与走私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兼容并包不是刻意为之的宽容,而是一种近乎自然法则的生存状态。北平的伟大在于它不评判、不排斥,允许所有生命以本真的样态存在。当先生写道“没有人理会你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时,他揭示了一个比政治自由更根本的存在自由——人可以不活在他人眼光中的自由。这种自由孕育了北平特有的城市气质:既有宫廷画舫的雅致,也有什刹海边的闲适;既有天安门大街的庄严,也有胡同里的烟火温情。

掩卷沉思,先生笔下的北平已然超越地理概念,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在这个“国王的梦境”里,时间呈现出奇特的流动性——千年前的生活依然在饭店后的小路上延续,而现代文明的浪潮又不断冲刷着古老的城墙。这种时空交错造就了北平独特的魅力:它既古老又年轻,既庄重又活泼,既传统又现代。透过先生诗意的文字,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面貌,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真正的文明不在于推倒重建,而在于让新旧生命在时光中自然交融。

当代城市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往往牺牲了这种有机生长的智慧。我们将城市当作机器来设计,却忘记了它首先应该是一个生命体。先生的北平启示我们:一座伟大的城市不在于它的高楼有多高,而在于它能否为每个灵魂提供栖息之所;不在于它的规划有多完美,而在于它能否包容那些计划外的美好意外。当我们怀念那个可以“整一下午喝你的茶”的北平时,我们真正怀念的是一种不被效率绑架的生活节奏,一种尊重人性本真的城市精神。

在这个意义上,《动人的北平》不仅是对一座城市的颂歌,更是对一种可能生活的深情眺望。先生让我们看到,在时光的褶皱里,永远藏着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