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读郭枫散文《北方榆》2

标签:
读书 |

北方榆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风的鸣叫中,展示她的伟岸与辉煌。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静穆的山岗上,仍可升起大片大片的黑色希望。
啊!北方榆,高原最值得称赞的精灵。
如若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你站在同一山岗上,他的灵感,他的激情会陡然升起,无数赞美的言词,会情不自禁地显示在你那令人感动的身躯上。同时,他会虔诚地跪拜于你的脚下,双手作揖,然后仰望你的颜容,聆听你的心声。他只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因为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的呀!
黑暗把你裹了起来,看不清你的身躯,看不清你的叶片,甚至看不到你的轮廓。但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已把你深深地镌刻于我的眼窝。北方榆的壮美,即使在夜晚,也显现得那样令人充满悠远的遐想。北方有哪一个树种,能与你媲美?杨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弱不禁风,柳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苍老萎靡,唯有你显出的是气魄,是豪迈与威风凛凛的风度!
这,我想,都是源于你刚强的筋骨!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大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举起永不熄灭的火炬。
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早春来临,你轻轻一抖严冬的灰尘。你那粗糙的主干皮肤,似乎没有绿色,看不到青春的象征。但是,你那柔嫩的枝条,浅红中透出亮丽的翠绿,叫人不能不感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北方的老农,始终把你作为春的使者、春的风筝。
你在春潮中,最为壮美的一幕,便是孕育出那满枝满枝、丰盈夺目的榆钱钱,它们把你打扮得犹如美丽的村姑,楚楚动人。山风吹来,你扭一扭身姿,那姿态,那风韵,实叫大山嫉妒。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这道风景能延续好长好长时间,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在阳光与风雨的柔抚下,你把成熟了的晶莹而饱满的果实,轻轻地抛落在大地上,于是大地上便铺满了金黄色,铺满了生机,铺满了希望,铺满了延绵不绝的力量。
我常常想,你那薄薄的种粒,为何有着那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山洼,还是高坡,只要能接触到的地方,一场春雨过后,总能看到你小巧的身影,有时能连成一片,茂茂密密,好不让人惊羡。就是这些小巧的身形,风雨吹打不死,严寒封冻不死,酷暑暴晒不死,反而却能高高耸起,成长为北方的树雄。
这,我想,都是源于你胸中那澎湃的激情。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鼓满力的雄健,召唤高原人挺起钢铁般的身躯,挥动古铜色的双臂,在高原上雕塑不毁的形象。
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壮烈的骄傲!
站在山岗上是英雄,躺下了,同样是好汉。生命已经终结,留下的仍然是坚贞不屈的形象。老牛拉的犁扶手,锄田的锄杆,掀土的锹把,甚至割田的镰刀把,哪一样都离不开你的枝干。你的生命,就在这寂寞中,又一次得到升华,死得其所,死而有为,这就是你的品性,你的壮烈!
我常常会站在北方榆下沉思,依偎着她,就仿佛依靠的是一座雄浑的大山。因为在突兀的山岗上,难道还能找到比北方榆更好的依靠吗?看着北方榆的精神风貌,再想想北方的农夫,我不知不觉就会由衷地大喊一声:高贵的树种,伟大的群体!或许正是北方榆的精神,感召、震撼了北方的农夫,他们固守着这方土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璀璨厚重的诗章,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优美凝重的画卷;才使北方与南方一样,同样显得生机盎然,同样有着美感灵气。
北方榆,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


【读与评】
郭枫先生的散文《北方榆》以北方榆树为载体,通过对这一自然景物的深情讴歌,展现了北方土地的壮美与坚韧。文章以诗意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塑造了北方榆作为精神象征的形象。其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象的崇高与象征的多重性
文章开篇即以“旗帜”这一意象勾勒北方榆的形象:“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旗帜是方向、力量和精神的象征,先生通过这一意象,将北方榆提升为一种精神图腾。北方榆不仅是自然界的树木,更是高原人坚韧品格的化身。文中多次重复“旗帜”的意象,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绿色天使”、“壮烈的骄傲”等,赋予北方榆多重象征意义——它是生命的希望、自然的壮美、精神的丰碑。这种意象的崇高性与象征的多重性,使得北方榆的形象超越了植物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二、诗化的语言与强烈的抒情性
先生的语言充满诗意,他善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北方榆描绘得栩栩如生。例如,“你那柔嫩的枝条,浅红中透出亮丽的翠绿,叫人不能不感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北方榆的生命力。又如,“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将静态的树木动态化,赋予其灵动的美感。此外,文中强烈的抒情性贯穿始终,先生多次以“啊!北方榆”开头的感叹句直抒胸臆,情感层层递进,从“精灵”到“天使”再到“骄傲”,最终升华为“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这种诗化的语言与抒情性,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
为了突出北方榆的独特品格,先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文中提到杨树“弱不禁风”、柳树“苍老萎靡”,唯有北方榆“显出的是气魄,是豪迈与威风凛凛的风度”。通过与其他树种的对比,北方榆的刚强与壮美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此外,先生还以北方农夫的形象作为衬托,将北方榆的精神与北方人的品格相联系:“或许正是北方榆的精神,感召、震撼了北方的农夫。”这种人与自然的精神共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四、哲理性的升华
文章不仅停留在对北方榆的赞美上,还通过哲理性的思考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意义。作者写道:“站在山岗上是英雄,躺下了,同样是好汉。”北方榆的生命即使终结,其精神仍通过农具得以延续,“死得其所,死而有为”。这种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使得北方榆的形象更具哲理深度。先生通过北方榆的“刚强筋骨”与“澎湃激情”,揭示了生命力与精神力量的源泉,引发读者对坚韧、奉献等品质的思考。
五、结构与节奏的巧妙安排
文章以“旗帜”为线索,通过三个段落层层递进,分别从北方榆的伟岸形象、生命活力和精神价值三个方面展开描写。每一段的结尾都以“啊!北方榆”的感叹句收束,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感。这种结构安排不仅使文章脉络清晰,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同时,文中长短句的交错使用,如“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静穆的山岗上,仍可升起大片大片的黑色希望”,既舒缓又激昂,读来朗朗上口。
我以为,《北方榆》是一篇充满激情与哲思的散文,先生通过对北方榆的深情礼赞,展现了北方土地与人民的坚韧品格。文章以崇高的意象、诗化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哲理和巧妙的结构,将北方榆塑造成一种精神象征。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歌颂,更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精神的呼唤。北方榆,正如文中所言,是“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激励着人们在高天厚土间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