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之旗·北方榆的精神启示——读郭枫散文《北方榆》1

(2025-06-29 05:26:12)
标签:

读书

                                  生命之旗·北方榆的精神启示——读郭枫散文《北方榆》1


北方榆 郭枫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风的鸣叫中,展示她的伟岸与辉煌。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静穆的山岗上,仍可升起大片大片的黑色希望。

啊!北方榆,高原最值得称赞的精灵。

如若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你站在同一山岗上,他的灵感,他的激情会陡然升起,无数赞美的言词,会情不自禁地显示在你那令人感动的身躯上。同时,他会虔诚地跪拜于你的脚下,双手作揖,然后仰望你的颜容,聆听你的心声。他只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因为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的呀!

黑暗把你裹了起来,看不清你的身躯,看不清你的叶片,甚至看不到你的轮廓。但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已把你深深地镌刻于我的眼窝。北方榆的壮美,即使在夜晚,也显现得那样令人充满悠远的遐想。北方有哪一个树种,能与你媲美?杨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弱不禁风,柳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苍老萎靡,唯有你显出的是气魄,是豪迈与威风凛凛的风度!

这,我想,都是源于你刚强的筋骨!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大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举起永不熄灭的火炬。

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早春来临,你轻轻一抖严冬的灰尘。你那粗糙的主干皮肤,似乎没有绿色,看不到青春的象征。但是,你那柔嫩的枝条,浅红中透出亮丽的翠绿,叫人不能不感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北方的老农,始终把你作为春的使者、春的风筝。

你在春潮中,最为壮美的一幕,便是孕育出那满枝满枝、丰盈夺目的榆钱钱,它们把你打扮得犹如美丽的村姑,楚楚动人。山风吹来,你扭一扭身姿,那姿态,那风韵,实叫大山嫉妒。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这道风景能延续好长好长时间,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在阳光与风雨的柔抚下,你把成熟了的晶莹而饱满的果实,轻轻地抛落在大地上,于是大地上便铺满了金黄色,铺满了生机,铺满了希望,铺满了延绵不绝的力量。

我常常想,你那薄薄的种粒,为何有着那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山洼,还是高坡,只要能接触到的地方,一场春雨过后,总能看到你小巧的身影,有时能连成一片,茂茂密密,好不让人惊羡。就是这些小巧的身形,风雨吹打不死,严寒封冻不死,酷暑暴晒不死,反而却能高高耸起,成长为北方的树雄。

这,我想,都是源于你胸中那澎湃的激情。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鼓满力的雄健,召唤高原人挺起钢铁般的身躯,挥动古铜色的双臂,在高原上雕塑不毁的形象。

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壮烈的骄傲!

站在山岗上是英雄,躺下了,同样是好汉。生命已经终结,留下的仍然是坚贞不屈的形象。老牛拉的犁扶手,锄田的锄杆,掀土的锹把,甚至割田的镰刀把,哪一样都离不开你的枝干。你的生命,就在这寂寞中,又一次得到升华,死得其所,死而有为,这就是你的品性,你的壮烈!

我常常会站在北方榆下沉思,依偎着她,就仿佛依靠的是一座雄浑的大山。因为在突兀的山岗上,难道还能找到比北方榆更好的依靠吗?看着北方榆的精神风貌,再想想北方的农夫,我不知不觉就会由衷地大喊一声:高贵的树种,伟大的群体!或许正是北方榆的精神,感召、震撼了北方的农夫,他们固守着这方土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璀璨厚重的诗章,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优美凝重的画卷;才使北方与南方一样,同样显得生机盎然,同样有着美感灵气。

北方榆,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 



          生命之旗·北方榆的精神启示——读郭枫散文《北方榆》1生命之旗·北方榆的精神启示——读郭枫散文《北方榆》1



【读与评】

读完郭枫先生的散文《北方榆》,我的眼前始终矗立着那面在突兀山岗上猎猎作响的“旗帜”——北方榆的形象如此鲜明地烙印在我的意识中,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个精神图腾,一种生命哲学的具象化表达。这篇散文以饱含诗意的笔触,将北方榆从自然景观升华为文化符号,让我看到了生命如何在最严酷的环境中迸发出最璀璨的光芒。

文章开篇即以“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的意象奠定了北方榆的象征基调。这个反复出现的核心意象,将树木与旗帜巧妙叠合——旗帜是方向的指引,是精神的凝聚,是集体认同的象征。北方榆生长在贫瘠突兀的山岗,却能在“风的鸣叫中展示她的伟岸与辉煌”,这种逆境中的挺拔,不正是人类面对困境时最需要的精神品质吗?先生以“黑色希望”这样充满张力的词语,暗示了北方榆所代表的生命悖论:最艰难处往往孕育着最顽强的生机。

先生笔下的北方榆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它是“高原最值得称赞的精灵”,是“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更是“最为壮烈的骄傲”。这三个递进式的称谓,构成了北方榆从自然属性到精神品格的完整肖像。当先生描写北方榆“粗糙的主干皮肤”与“柔嫩的枝条”形成鲜明对比时,我看到的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生命智慧;当描述它孕育出“满枝满枝、丰盈夺目的榆钱钱”时,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繁衍的喜悦与慷慨;当写到它死后化为农具继续服务时,我领悟到的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周期的永恒价值。这些描写使北方榆超越了植物学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最打动我的是北方榆所体现的那种近乎悲壮的生命力。先生用排比句式强调其特质:“风雨吹打不死,严寒封冻不死,酷暑暴晒不死”。这种“不死”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永生,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不屈。北方榆的种子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北方的树雄”,这种适应力与坚韧性,恰如那些在艰苦环境中生生不息的北方农民。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同构关系:“看着北方榆的精神风貌,再想想北方的农夫”,将植物与人的精神品质相互映照,揭示出生命与环境之间深刻的对话关系。

在慢慢的品读中,我已被文中那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情感所震撼。先生描写自己会“虔诚地跪拜于你的脚下”,这种顶礼膜拜的姿态,显示出北方榆在他心中已升华为精神偶像。当先生写道“我常常会站在北方榆下沉思,依偎着她,就仿佛依靠的是一座雄浑的大山”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寻求精神依托的深层心理需求。在现代社会日益疏离自然的今天,这种对一株树木的深情依恋,折射出人类潜意识中对回归本真、寻找根基的渴望。

《北方榆》给予我的最大启示,是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北方榆“死得其所,死而有为”的品性,道出了生命意义的真谛——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质量的厚重;不在于个体的存续,而在于精神的传承。当北方榆倒下后化为农具继续服务,它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种“物尽其用”的哲学,与当下消费社会中普遍的浪费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促使我们反思何为真正的生命价值。

在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的当代语境下重读《北方榆》,更觉其现实意义。北方榆所代表的顽强生命力与适应能力,正是人类在面对生态危机时亟需的品质。当先生称赞北方榆“使北方与南方一样,同样显得生机盎然”时,他无意中预言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北方榆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物种,这种生态意义在今天看来尤为珍贵。

掩卷沉思,先生的《北方榆》之所以动人,在于它将一棵树写出了人格力量,将自然景观提升为了精神高地。在这个容易迷失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面如北方榆般的旗帜——在生命的风暴中挺立不倒,在物质的诱惑中保持本真,在浮躁的时代表现出深沉的定力。北方榆启示我们:生命的壮美不在于环境的优越,而在于精神的挺拔;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奉献几何。这或许就是先生通过北方榆传递给我们的永恒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