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杯中窥情——读沈维鑑散文《北京人喝酒,真性情》

(2025-05-28 05:31:09)
标签:

读书

                                  杯中窥情——读沈维鑑散文《北京人喝酒,真性情》


北京人喝酒,真性情/沈维鑑

 

  到了夏天,不管男女、不分老少,抱着扎啤,一顿豪饮;冬天吃着铜锅刷肉,拿着扁儿,喝出北京人的气派。

  北京人喝酒就是厉害。不仅是为喝酒而喝酒,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性情和性格。

  北京来人喝酒,寻常人家,最讲究在家中聚会喝酒。这一点与南方,尤其与上海不同。上海人请朋友喝酒,讲究到饭店,以显示尊重与大方。北京人如果请的是真正看得起的朋友,到饭店去显得生分。只有请到家中,才把你看成是一家人。这不是北京人为了节省钱,嫌到饭店喝酒花费贵,而是一份热情与真情。北京人把家看作是最神圣之地,是向亲朋好友显示的最后一张王牌。北京人家中也不见得比上海人家显得多么宽敞,即使比上海人亭子间狭窄的住房还要拥挤,也要把朋友请到家中聚饮一番。请到家中,与请到饭店去喝酒,是北京人对朋友亲热、信任程度的一道分水岭。

  北京人请朋友聚在家中喝酒,一般是主妇亲自下厨,亲手烧几样下酒的菜。即使色香味赶不上饭店,却是必需的情意。而且,那菜一定要足量的,宁肯吃不下,也不能见到碟空碗净。

  北京人请朋友聚在家中喝酒,酒要备齐、备足,绝不会只拿出一样酒摆在桌上跌份儿。北京人会想得极其周全,白酒、果酒、啤酒,连小孩用以当酒的饮料,都会准备得妥当,集束手榴弹一样,先排放在桌上地上,先声夺人一般,摆出一副真要大喝一场的阵势。

  北京人请朋友聚在家中喝酒,如果家中客厅狭小,一般会将酒桌摆放在卧室,床便是座位。主人把隐私毫无顾忌地暴露在外,显示出一份浓意胜酒的情分。喝醉了,你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像在自己家中一样,才让北京人舒服、熨帖。

  北京人喝酒,讲究劝酒。一杯满上、饮下,再一杯紧接着满上。而且,北京人自己要以身作则,先仰脖一口灌下,热情恳切而不容置辩,让你必须饮下。北京人喝酒,喝的就是这痛快劲儿。在家中喝酒,一般不谈利害、不涉交易。如果为利害交易,酒宴就不会设在家中。因此,在北京家宴中喝酒,能喝出北京人淳朴古老的遗风。那一份快要淡去的真情、友情与纯净美好,让酒穿肠而过,滋润干枯的心田,烧热枯萎的精神,便是喝醉也心甘情愿。

  北京人喝酒,在家中不躺倒几个,绝不鸣锣收兵。哪怕你吐脏了他家的地毯或床褥,主人也痛快淋漓,觉得这才叫喝好了酒,这才叫不把自己当外人。

  北京人喝酒,豪爽之中也透着狡猾。劝酒时懂得甜言蜜语诱惑、花言巧语刺激,也懂得用豪言壮语自我抒发。最后灌得大家都朦朦胧胧地醉成一片,他自己自言自语,直到醉醺醺倒头一睡,大家不言不语为止。北京人将这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豪言壮语——自言自语——不言不语,称之为酒桌上5种境界。

  北京人喝酒,讲究的是“人间路窄酒杯宽”。

北京人喝酒,讲究的是“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北京人喝酒,讲究的是冷酒伤胃、热酒伤肝、无酒伤心——后一点尤为重要:什么酒都行,哪怕是假酒,但不能没酒。

 


                                  杯中窥情——读沈维鑑散文《北京人喝酒,真性情》



【读与评】

沈维鑑先生的散文《北京人喝酒,真性情》,以酒为镜,映照出北京人豪爽背后的细腻情意。先生笔下的北京酒局,既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味觉盛宴,更是一曲人情世故的烟火长歌。从夏日的扎啤到冬日的铜锅涮肉,从客厅的拥挤到卧室的酣醉,北京人用酒杯丈量着情义的分量,用醉意书写着生命的温度。这场酒局,无关风月,却处处是人间真情。

一、方寸之间见天地:酒桌即江湖

北京人的酒局,从不在金碧辉煌的饭店中铺陈体面,而是蜷缩在逼仄的居室里酝酿温情。即便是“比上海亭子间更狭窄”的空间,也要腾出一方天地摆酒设宴。客厅不够,卧室便成战场;床榻当座,杯盘狼藉间,主人将最私密的领域向宾客敞开。这种近乎“自曝其短”的待客之道,恰如武侠小说中侠客解衣推食的豪迈——唯有肝胆相照之人,才配得见这毫无矫饰的江湖本色。当醉客吐脏床褥时,主人拍手称快的画面,恰似江湖儿女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世俗的体面规矩在此刻轰然崩塌,唯余赤诚相见的情分。

二、杯盏之中藏乾坤:劝酒如兵法

北京人的劝酒艺术堪称“温柔刀”,甜言蜜语的糖衣包裹着攻城略地的锋芒。从“以身作则仰脖灌下”的率先垂范,到“五重境界”的层层递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暗合兵法之道。酒桌上的语言体系自成江湖:花言巧语是诱敌深入的佯攻,豪言壮语是正面强攻的号角,待到自言自语的醉话呢喃时,胜负早已在推杯换盏间尘埃落定。这般机锋暗藏的较量,实则是情感博弈的极致演绎——唯有真正在乎之人,才值得耗费这般心思将其灌醉,让戒备森严的心防在酒精中土崩瓦解。

三、醉意深处现本真:酒是一面明镜

北京人家宴中的酒始终保持着古老的纯粹性。主妇亲手烹制的家常菜或许不够精致,但“宁剩勿空”的粗粝中沉淀着待客的赤诚;集束手榴弹般排开的各色酒水,恰似主人掏心掏肺的诚意展陈。在这里,酒不再是社交工具,而是照见本真的明镜——为交易而来的宴饮不配登堂入室,唯有肝胆相照的故交,才值得以醉态相对。那些倒在主家床榻上的鼾声,恰是最动人的信任宣言:在这个连睡觉都要锁紧房门的时代,敢把醉后的脆弱全然托付,何尝不是最奢侈的情感交付?

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北京人的酒桌文化像一坛陈年老酒,发酵着不合时宜却弥足珍贵的人间温度。当“无酒伤心”的慨叹叩击着都市人麻木的神经,那些拥挤客厅里的醉话、卧室床褥上的污渍、主妇灶台前的油烟,都在提醒我们:或许我们真正匮乏的从来不是酒精,而是那份敢于袒露真我的勇气,那份不计得失的赤诚,那份在功名万里外仍愿将心事托付一杯浊酒的信任。酒杯虽小,却盛得下整个江湖;醉意朦胧,反倒照见了最清明的本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