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献上我深深地敬意*—读张岚散文《致敬,沂蒙山和沂蒙山的母亲们》

(2025-05-10 05:33:21)
标签:

读书

      献上我深深地敬意*—读张岚散文《致敬,沂蒙山和沂蒙山的母亲们》


致敬,沂蒙山和沂蒙山的母亲们/张岚

 

一件沂蒙山妇女特有的土布斜襟上衣、紧紧梳在脑后的发髻、紧抿的双唇、黝黑皮肤里闪现的阳光的味道,质朴的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站在伟大母亲王换于半身铜像前,我努力搜寻着记忆的碎片。碎片中,闪现着姥姥的样子、奶奶的样子和那么多朴素而熟悉的沂蒙大娘大嫂的面孔。在这个周末的清晨,我长久伫立在这座铜像前,面对这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我在心里庄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一)

红嫂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

深深的山坳里,青石板路、石头垒起的院墙,石砌的台阶……沂蒙山最多的,除了纯朴的民风、山上挺立的松树,就是坚硬的石块。沂蒙人家自古喜欢就地取材,傍山而居。抬眼处,王换于故居里的百年老屋,在夏日的艳阳下竟另有一种风骨。门前挂着的一串辣椒、几串玉米穗似乎是刚挂上不久,房角的纺车,似乎前几天刚刚使用过。

“老人家,您41岁创办战地托儿所,抚养了41个革命后代,不,是80多个。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才生下来3天。您对儿媳说‘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咱家的孩子喝粥、吃粗粮。’致使三年中4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其他革命后代却都健康成长,真让人感动。”

“这算啥。咱的孩子没了,再生,烈士的后代没了,就绝后了。”您拍着身上的尘土,笑着说。

“抗战期间,您家是红色堡垒户,罗荣桓、徐向前、朱瑞等党政军革命领导干部,都曾在您家生活工作过。您不仅在1939年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了众多的革命后代,被亲切地称做沂蒙母亲。您还组织群众积极抢救伤员,救活了《大众日报》社干部白铁华,厚葬革命烈士陈若克母女遗体,冒着生命危险保存党史资料。”我捧着您的手滔滔不绝。

“这算啥?俺们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在全村动员参军大会上喊‘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是的,我知道,在长达12年的人民战争中,咱们沂蒙妇女,动员自己的丈夫、未婚夫、儿子参军参战20万人,她们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9.8万多人,这,无不是沂蒙红嫂们的功绩。

“这算啥?就连每一块门板,都是咱参战的武器。”您自豪满满地说。我知道,解放战争中,为支援孟良崮战役,艾山乡妇救会长李桂芳,带领东波池村32名妇女卸下自家门板架起一座浮桥,在冰冷的汶河内用自己的身躯架起了一座“火线桥”,为解放大军顺利过河夺取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这是咱沂蒙红嫂们的功绩。

“这算啥?咱沂蒙山,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您撩起衣襟擦起自己的眼角。我亲眼看到,您粗粝的双手,骨节显露,我忍不住捧起问:您是摇纺车累的?彻夜摊煎饼累的?还是常年做军鞋累的?因为我知道,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红嫂承担了作战部队所有的后勤工作,共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碾面11716万斤,这,无不是咱沂蒙红嫂、沂蒙母亲们的功绩。

 

()

在纪念馆,我的目光,一次次注视着面前一张张朴素的面孔: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拥军妈妈胡玉萍、民兵英雄侍振玉、毁家纾难的王自生、爆破英雄公成美、智闯虎穴的刘玉梅、送四儿一女上前方的王步荣、为亲人熬鸡汤的祖秀莲,还有方兰亭、范桂君、王桂花……战争,没有让沂蒙山的女人们走开,她们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不识一丁,讲不出人生大道理,写不出锦绣文章,但她们懂得人间大义,面对生离忍住泪,为亲人赶制军装; 面对死别,她们选择了坚强与担当。她们的肩头单薄,身体也很柔弱,但她们用吃苦耐劳、勇敢善良、舍己为人、用青春和热血,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电影《沂蒙六姐妺》的片尾真切地震撼着我的心:当六姐妹执行完任务踏入家门,一块“满门忠烈”的牌匾,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的老妈妈,搂着年幼的孙子木然坐在供奉着三个牌位的灵前,雪白而凌乱的头发触目惊心,那一刻,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热泪盈眶:有什么样的打击比这更残酷?有什么样的奉献比这更无私?有什么样的信仰能比这种忠诚更感天动地?

“别找了,战争年代沂蒙山的妇女们那样做的太多太多了。”我知道,讲解员讲的是红色作家刘知侠当年在沂蒙山区,踏遍千山万水寻找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原型时,一位妇女和他的对话。“知侠作家感动地说:‘我在沂蒙山感受到了这种精神,她们有的是少女,有的是生了孩子的妇女,但她们都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大爱之心,这是红嫂的象征’。循着讲解员的声音,我又记起了曾在沂蒙山工作、战斗过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说过的话:“没有沂蒙红嫂,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老区人民,就没有革命胜利。红嫂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它是时代赋予沂蒙女性闪光的称谓!”

 

(三)

“每一座山头都燃起抗战的烽火,每一个村庄都举起抗战的旗帜,每个人都拿起抗战的武器。这片贫困闭塞的山地上,善良质朴的沂蒙百姓爱党、爱军队。”纵横八百里沂蒙山,曾用甘洌的乳汁为战争淬火,用独轮车碾碎精良的美式大炮。是的,谁能告诉我,在这里,到底有多少英雄儿女?到底有多少英雄的传说?到底有多少英雄的故事和英雄的勋章?

蒙山静默、沂河无语。我知道,在十几年的人民战争中,420万沂蒙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 10万将士血洒疆场……这些,拥军支前的沂蒙山纺线车、织布机、小推车会记得;诞生在沂蒙的《沂蒙山小调》《永远跟党走》旋律里会记得;“一粒米,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经典传颂里会记得;属于沂蒙人民的大仁、大义、大爱的品质里会记得;毛泽东对115师东进 “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指示里会记得;陈毅元帅“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掷地有声的回音会记得;中华民族劳动妇女善良、博爱、坚韧、无畏的优秀品德与绝对忠诚、无私奉献的革命信念共同熔铸结晶成的“红嫂精神”会记得,“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更会让世代人民铭记于心!

 

(四)

在这里,我时时被青松般高洁、擎天巨石般的坚韧和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感动着,于是,在这个周末的烈日下,面对着摇曳的山花,我虔诚地向洒满烈士热血的沂蒙大地、向英雄的沂蒙山和伟大的沂蒙母亲们举起右手,献上我深深地敬意!

 


      献上我深深地敬意*—读张岚散文《致敬,沂蒙山和沂蒙山的母亲们》



【读与评】

读完张岚女士的散文《致敬,沂蒙山和沂蒙山的母亲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沂蒙山和那些伟大母亲的深情讴歌,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的深刻回顾。通过她细腻的笔触,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见证了沂蒙山母亲们的无私奉献与坚韧不拔。

一、沂蒙山的坚韧与母亲的伟大

文章开篇,张岚女士站在王换于的铜像前,思绪万千。王换于,这位沂蒙母亲,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无私与大爱。她在战火中创办托儿所,抚养了80多个革命后代,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她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母爱不仅仅是温柔与呵护,更是一种无畏的牺牲与坚定的信念。

沂蒙山的母亲们,她们或许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甚至不识字,但她们懂得人间大义。她们用自己的双手,摇纺车、摊煎饼、做军鞋,为前线将士提供后勤保障。她们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火线桥”,为解放大军赢得宝贵的时间。她们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无数伤员。这些看似平凡的行为,却蕴含着无比伟大的精神力量。

二、红嫂精神的传承

文中提到的“红嫂精神”,是沂蒙山母亲们的集体象征。她们在战争中不仅承担了繁重的后勤工作,还积极参与战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明德英、胡玉萍、侍振玉、王自生、公成美、刘玉梅、王步荣、祖秀莲……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她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电影《沂蒙六姐妹》的片尾场景让我尤为震撼。当六姐妹完成任务回到家中,面对的却是“满门忠烈”的牌匾和失去亲人的痛苦。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沂蒙母亲的伟大。她们在生离死别面前,选择了坚强与担当,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信仰。

三、沂蒙精神的永恒

沂蒙山不仅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更是一片充满大爱的土地。文中提到,沂蒙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种“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今天的宝贵财富。

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沂蒙人民对革命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四、对沂蒙山的深深敬意

在文章的结尾,张岚女士面对沂蒙大地,虔诚地举起了右手,献上深深的敬意。我也在心中默默地向沂蒙山和那些伟大的母亲们致敬。她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她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沂蒙山的母亲们,她们是平凡的,但她们的精神是伟大的。她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无私与大爱。她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历史,传承那种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致敬,沂蒙山和沂蒙山的母亲们》不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更是一部充满力量的历史教科书。记住吧,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要珍惜当下,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沂蒙山致敬!向伟大的沂蒙山的母亲们致敬!



      献上我深深地敬意*—读张岚散文《致敬,沂蒙山和沂蒙山的母亲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