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近旨远,哲理隽永——读扬雄辞赋《酒箴》

(2024-06-27 05:21:09)
标签:

读书

语近旨远,哲理隽永——读扬雄辞赋《酒箴》


酒箴/扬雄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酒醪不入口,藏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漎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托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译文】

你好像陶制的罐子。看你所处的位置,就像被悬挂在井口边。虽处于高处面临深水,动一下便有危险。你肚里所装的不是酒而是凉水。你不能左右晃动,并被拴上绳悬挂在高的地方。一旦绳子被挂住,被井壁上的砖碰碎,便会被抛到浑浊的泉水中,粉身碎骨。你的用处只仅限于此,还不如装酒的皮袋。

装酒的皮袋尽管圆滑,肚子却大得像壶。尽管整天往里边装酒,人们仍会借它来买酒。它还被视为贵重之物,经常被放入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上。它甚至还出现在皇帝和太后的宫中,在官府里奔走谋求。从这一点来说,酒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 


语近旨远,哲理隽永——读扬雄辞赋《酒箴》


【读与评】

扬雄(公元前53 年~公元18 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酒箴》短小精悍,是典型的状物小赋,而寄寓深远。在后世的小赋中起了示范的作用。全篇只在开头“子犹瓶矣”一句,点明其写作的意图是在借器喻人,其余全部描叙两种盛器的命运遭逢,语近旨远,十分隽永。

本文在结构上别具特色。开篇首句“子犹瓶矣”凌空推出令人有不及接应的突兀之感,但它却十分重要,公开标明其是在借容器以喻人事,所以箴文的主题更含深意,绝不仅仅是用以讽谏嗜酒的汉成帝。全文分两个部分:前面写打水陶罐,后面写盛酒皮囊,看似调侃之作,实在借物抒怀:那朴实无华的水瓶,常遭危害,那浑浑噩噩的酒袋,却自得其乐。扬雄通过对这两种器具的迥异遭遇,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幽默、讽刺、愤世嫉俗都在这一篇极富有幽默情趣的文章中表现出来了。读来既饶有兴味,又让人颇有心得,反讽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人世间的某种真谛。

水是自然的、无色的、透明的,装水的瓶子也朴实无华,可是,装水的瓶子却容易碎,用它放到井里去盛水,一不小心就会碰在井壁的砖石上,变得粉身碎骨。然而酒就完全不一样,酒是有色的、浑浊的、不透明的,装酒的器具也与水瓶完全不一样,表面上看来有点滑稽可笑,可是它肚大腹如壶,尽管整天整天地往里边装东西,却总是装不满,那就是装酒的皮袋,然而这种东西却深受人们的喜欢,成为国家的重要器具,经常随从皇帝的车马出游,出入于皇帝和皇后的宫门,在官府进而穿行无阻。

水瓶在文章中喻指心地纯明,不会吹牛拍马,不会阿谀奉承的人。朴实无华、心地善良的人也是这样,他装不下浑浊的东西,他也经不起碰撞,在复杂的社会权力网中,也容易碰得粉身碎骨。而酒囊则喻指社会上那些善于投机钻营、逢迎拍马、不顾廉耻、黑心肠厚脸皮的人们。越是浑浊的地方,他们越能生存,越是充满权力争斗的地方,他们越能升官发财。这是对社会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逼真刻画和辛辣讽刺。

这篇文章把人世间的两种人物写得惟妙惟肖,借物以喻人,寓嘲讽和讥笑于形象之中,寓深刻的社会哲理于幽默诙谐之中,文笔犀利,思考冷峻,哲理隽永,充分体现了扬雄既才学满腹又仕途坎坷的人生体味,也蕴涵着扬雄不满当时的社会政治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意向。

我们知道,凡以“箴”命名的文章,都是用来规劝他人或戒勉自己的,属古文体中的“箴铭”类。扬雄的《酒箴》,始见《汉书·游侠传》的“陈遵传”内,箴文前有“黄门郎扬雄作《酒箴》以讽谏成帝”云。无怪乎扬雄要采用幽默手法、委曲宛转地寓庄于谐了。

从“观瓶之居”至“骨肉为泥”这十二句是前段,它集中写汲水之瓶。扬雄运用拟人手法,并无只字外形描绘,句句却都深入底里揭示本质。先写汲水瓶的处境“处高临深,动常近危”,点出了它的无畏和勇敢;再写它的待遇“酒醪不入口,藏水满怀”,显示了它的清正与廉洁;接下去写它的行动“不得左右,牵于纆徽”,是述说它终朝受制于一根井索只能直上直下,不得向左向右,显然失去了可贵的自由;最后四句写它的结局“一旦漎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就是说:如果悬挂时出现障碍,碰撞了井壁,它就会被掷入黄泉,尸骨粉碎化为烂泥。至此为止,汲水瓶一生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品德,便被活脱脱地揭示出来了。而段尾处“自用如此,不如鸱夷”之句,则显然在起转折承启的作用,使文字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后段开始两句“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写皮制盛酒袋的外形,如鸱鸟之状圆转自如;又写它“尽日盛酒,人复借酤”,装满美酒终日不竭,供人痛饮;接下去“常为国器,托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便点出了它因居于高位的嗜饮者的离不开,居然便成了“国器”,出入皇宫内院,甚而至于奔走在官府朝堂之间参与政事,俨然一副幸臣、政客的嘴脸!最妙的是结尾两句“由是言之,酒何过乎”耐人寻味:从进谏的观点来说,扬雄揭示出酒本无罪,分明是嗜酒人受不了酒的诱惑,才沾染成习,应该戒止;从扬雄寓嘲讽于其中的角度看,他将“腹大如壶”的“鸱夷”皮袋居然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国之重器,比喻朝中专事逢迎的奸佞之臣播乱纲纪,全然是人主、权势者的私欲铸成,罪之魁祸之首在纵容者,酒器与幸臣又算什么?这真是是非分明,针针见血。

综合对扬雄《酒箴》行文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便可发掘出该文深化了的主题,揭示出他对那些巧言令色、趋炎附势以邀名利的小人的鄙薄和对于满腹经纶、有治国安邦之能的勇敢而高洁的君子的讴歌,从而也谴责了这种是非倒置的现象的制造者,吐出了积贮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足见该文寄寓之深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