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拟自然贴切,描绘生动感人——读唐弢散文诗《垂柳与白杨》

(2022-03-13 07:38:11)
标签:

读书

比拟自然贴切,描绘生动感人——读唐弢散文诗《垂柳与白杨》


垂柳与白杨/唐弢

 

在春天里我爱繁枝密叶的垂柳。

试设想溪边湖畔,当黄昏推出新月,水面浮上薄雾的时候,有三两柔条,在银光里飘拂,且不说栖莺系马,曾绾住离人多少相思,只看她泪人儿似的低头悄立,恰像有一腔冤抑,待向人细诉。

你曾为她的沉默而动心么?

在秋天里我又爱萧萧的白杨。他是个出色的歌者。风前月下,拖着瘦长的身影。似流浪的诗人,向荒原踯躅,独个儿与地下人为邻。兴来时引吭高歌,更无须竖琴洞箫,有墙下的促织与田间的络纬相和。你不听见那曲子么?郁勃苍凉,如猿鸣狐啼,聆余音哀啭,小楼一角,正有人潸然泪下哩。

你的眼角湿了,是为了他的孤独么?


比拟自然贴切,描绘生动感人——读唐弢散文诗《垂柳与白杨》


  【读与评】

 在历来的诗文中,以“杨柳”为题材的篇什难以计数。能将这“古老”的题材翻出新的花样,就不失为文章高手。

 唐弢先生的《垂柳与白杨》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尝试。这篇散文诗不仅以其体裁形式迥异于“诗”和“散文”,成为同一题材的新的形式建构,而且其运用拟人手法描景状物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仅就后者而论,它就是一篇新颖之作。

 先生的喜爱垂柳和白杨,是各有所钟的。对于垂柳,他钟情于其哀伤的“沉默”;而对于白杨,则却是感动其“孤独”了。“垂柳与白杨”作为两个意象,都被先生赋与特有的人格精神,运笔着墨之际,着意突现其各不相同的形神特征。

 写垂柳的“形”,抓住其柔美的姿影,以朦胧的背景衬托其曼妙“飘拂”的动态形象,而后以传神的笔触刻画其“泪人儿似的低头悄立,恰像有一腔冤抑,待向人细诉。”寥寥几笔,写出了一个柔弱怨女的精神风采。

 写白杨重在其“流浪诗人”的神韵。这“诗人”是“孤独”的,“风前月下,拖着瘦长的身影”,“向荒原踯躅,独个儿与地下人为邻”。这几笔虽是外部形象的描画,却隐隐传出了这位“孤独”诗人的心绪,已是神态宛然的笔墨。而接下去写其“兴来时引吭高歌”,那歌韵里更饱含着这“孤独”诗人的悲凉情愫:

 你不听见那曲子么?郁勃苍凉,如猿鸣狐啼,聆余音哀啭,小楼一角,正有人潸然泪下哩。

 白杨“郁勃苍凉”的歌声致使倚楼人“潸然泪下”,那“余音哀啭”之状可想而知。正面描绘和侧面曲写两种笔墨交织在一起,曲尽其妙地传达出“歌者”凄苦心情,这也是十分传神的。

 总之,先生将“垂柳”和“白杨”人格化,不仅比拟自然而贴切,而且都臻至形神逼肖,因此诗篇描绘物态物象就生动感人。“你曾为她的沉默而动心么?”“你的眼角湿了,是为了他的孤独么?”当先生依次提出这两个反问的时候,读者当然会予以肯定回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