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0,654
  • 关注人气: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

(2021-01-29 10:27:57)
标签:

读书

                         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

                         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止学,学无止境——读王通《止学》1


      止学/王通

智卷一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2.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3.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译文】谋划别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谋划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计,也要舍其智计。智计有它缺欠的地方,谋略存有他的敌手,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

4.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译文】智慧不够却谋划大事的人只能失败,智计不知停止却谋求长远的人很难如愿。对有智慧的人说智慧,对愚蠢的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智慧,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是真正的智慧。

 

用势卷二

1.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衿。

【译文】势力没有永恒的,仁德的人不会依靠它。势力埋伏著凶险,有智慧的人不会夸耀它。

2.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译文】势力不要施加给君子,仁德不能给予小人。君子的势力不表现在权势上,以权势为势力的人一旦权势丧失势力也就消亡了。小人的势力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啊。

3.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译文】众多的人才能成就势力,一个人却可以毁掉它。有势力的人欺凌弱小的人,人们怨恨他就会离弃他。势力达到顶点而不知退让的人让人猜疑,地位尊贵而不谦恭的人使人嫉恨。

4.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译文】势力有时会失去,名声有时会遭诽谤,少发怨言的人能失而复得。势力一定会消失的,人终会死亡的,不骄纵的人才能惠及子孙。

 

利卷三

1.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译文】迷惑人的东西没有超过利益的了。利益不追求它就不能获得,仁德不施舍就不能积累。

2.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译文】追逐利益的人众多但富贵的人却很少,贤明的人出让功劳但他的名望却有增高。利益大的容易伤害自身,利益小的能给自己带来实惠,选择它们应该慎重。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行动要遵守戒规。

3.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译文】许多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许多人都视为有害的东西,有的却是有利益的。君子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小人贪恋利益而远离信用,利益可以驱使小人而不能驱使君子。

4.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译文】利益没有穷尽的地方,生命却有终了的时候,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独自占据,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就能警醒了。

 

辩卷四

1.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事物朴实无华才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华美才招致损伤。拙於言辞才能隐藏真意,话语说尽锋芒就显露了。

2.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译文】见识不能超过别人的人,不要说判断的话。势力弱於别人的人,不要说忌讳的话。力量不如别人的人,不要说勉强的话。

3.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译文】称王的人不和人争辩,争辩会减少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话语迟钝,话语迟钝可以迷惑敌人。勇敢的人并不多言,多言会使行动犹豫。

4.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也矣。

【译文】忠臣不会表白他的功劳,偷取他人功劳的人一定是奸臣。君子可以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的人一定是小人。

 

誉卷五

1.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

【译文】喜好名誉的人多数会遭受侮辱。赞誉太多君主就会惊恐,名声太高就会招来众人嫉恨。

2.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赞。贪巧之功,天不佑也。

【译文】名誉有虚假的,谄媚的人用它来欺骗他人。名望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明智的人不会自我赞扬。贪婪和巧取所得的功名,上天不会保佑他。

3.赏名勿轻,轻则誉贱,誉贱则无功也。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

【译文】赏给他人名誉不要随便,太随便了名誉就不贵重了,不贵重就失去了它的功效。接受荣誉要懂得辞让,辞让就能显现美德,显现美德就可以解除猜疑了。上司和下属没有争斗,他们的名誉就不会被废弃了。

4.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

【译文】人没有名誉可以存活,不是正道得来的名誉却能让人毁灭。求取名誉而得不到,这也许就是福气了。

 

 【读与评】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止学》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

 《止学》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的学问。从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出发,水满则溢、月圆则缺,所以要“适可而止”。“有余”就不好,“不足”就补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一个“止”字,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则决定了他的成与败;……“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凡是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无不获得令人侧目的成就。最著名的例子当属为政的曾国藩和为商的李嘉诚。清人曾国藩少时就深爱《止学》一书,他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而今人李嘉诚更是按《止学》的要义身体力行,甚至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终使其成为一代商界至尊。他们均是“知止”的范和“止学”的受益者,这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止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任何人都不该忽视,欲成大事尤其如此。

 止学不是教人们盲目地停止学习,而是叫你有质量有效果地去学习实践。前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此乃夫一座右铭也。不为什,只是喜欢,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三顿饭一样,不吃不行,人生的享受。相信,当你喜欢上《止学》,沉浸于它博大深奥空间,并置身于人生胜败荣辱漩涡中,加以日常运用实践时,你便已站在了生命的制高点上,无论你的人生状态是忙着还是闲着、是受宠还是失意、是清贫还是富贵、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会从容面对,心平气和,顺其自然,你的人生都会变得轻松自如,清静自在起来。

 《止学》源于现实,高于生活,它集圣贤高度智慧与实践,清醒地引导人们去看清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什么是真实的、值得珍惜追求的,什么是虚幻需要舍弃的;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中的智慧,并明确智慧(道)与聪明(术)的界限,引导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作舍身取义正人君子,而不是贪图功利的势利小人。

 《止学》以明智透彻的哲理,告诉我们怎样去认识人生中必须经历的关于名誉、利益、交友、情感等重大问题;怎样看待困境、穷富、苦乐等人生境遇;怎样与环境、与人、与自己的内心相处,它指出,祸患由于我们自己所做下的因产生,告诉我们修身养性、注重道德养成的重要性,君子贵在改变和战胜自己。一个人生命的成长,就在这样的取舍和掌握界限的度中平衡,同时在取舍中衡量其自身的价值与质量,并最终决定生命延续之长远意义。按照它的指向去经营人生具体环节,无不获得令人欣慰的成就。

 读止学精神,悟做人智慧,生命将因学用结合《止学》而超越世间烦恼忧患、恐惧抑郁。不信,我们都来品读,直至自己的心认为它的确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人生胜败荣辱的绝学!

 《止学》深入浅出,哲理经到,它需要你读一生。我认定一个读与不读的人的人生,会决然不一样,真的不是神秘化。我想,只要有一定人生阅历,都会喜欢

 止学,学无止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