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读余秋雨散文《千年一叹》3

(2021-01-28 06:34:24)
标签:

读书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读余秋雨散文《千年一叹》3千年一叹,一叹千年——读余秋雨散文《千年一叹》3

       千年一叹(节选 3)/余秋雨

 

今天,我们终于要进人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区域了。危险到什么程度?近两个月内,在这条路上,已有三批外国人被绑架,最近一批是在五天前。刚刚又接到消息,就在昨天,札黑丹地区三十二名警察被阿富汗的贩毒集团杀害,作为对该集团一个首领被捕的报复。上午五时起床,六时发车。克尔曼是个小城,刚离开几步就是沙摸了。

这里的沙漠从地形上就会让人提起警觉:路边有很多七八米直径的不规则石墩、石台,活像地堡。又有不少自然的石坑,活像战壕。

更严重的是,在离公路各约三百米的两侧,是两道延绵的低矮山梁,简直是伏击的最佳地形。山梁上多少人都藏得下,一旦冲锋能决速抵达地面,即便公路上有武装部队狙击,也能凭借石台、石坑处于有利地位。

我们一直在这样的一条路上行进,心一直悬着,设想着不久前三批外国人被绑架的各种情景。这些外国人现在都还关着吧,至少五天前绑架的那一批他们会关在哪里?

中午时分见到一个很大的古城堡,整个呈泥沙色,没有一丝另的颜色。形态占老,城门狭小,有护城河,可见古代城池也很不安全。

古城堡边有小镇,叫北姆,一问,知道城堡是安息王朝时的遗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但这个遗迹一直有人住,到两百年前才废弃,成为盗宝者们挖地三尺的地方。

我们几个进古城堡.后在条条街道间穿行,大体搞清楚了古代官衙、禁卫军、马厩和平民住宅区的划分。全城基本上是以官衙为中心制高点,层层辐射开来。衙因地处高敞,排水系统完善,建筑材料用了很有韧性的蜜枣木,保存最好。平民住宅区非常拥挤。其实在古代几乎没有城堡外的居民,一个城堡已经囊括了绝大部分邦国人口。

在北姆参观古城堡时我们被告知,从这里到札黑丹必须有警车保护,于是就到当地警察局去申请。

申请倒是没费多少周折就批准了,但由于形势险恶,警力供不应求,警方希望我们或者在北姆等候,或者先往札黑丹,等警车回来后再来追赶,好在我们的车队比较容易辨认。

我们不知要等多久,眼看太阳偏西,走夜路更危险,因此选择了后一个方案.即让警车来追,便冒险出发了。离开北姆不到一小时我们就遇到了沙漠风暴。只见一片昏天黑地.车窗车身上沙石的撞击声如急雨骤临。车只能开得很慢,却又不敢停下,沙流像一条条黄龙一般在沥青路面上横穿。风声如吼,沙石如泻,远处完全看不见,近处,两边的沙地上出现了很多飞动的白气流,不知预示着什么。

处在这种风暴中最大的担忧是不知它会加强到什么程度。车队一下子变得很渺小,任凭天地间那双巨手随意发落。

沙漠风暴终于过去了,刚想松口气,气又提了起来:夜幕已临,而眼前却是州片高山!

保护我们的警车还没有来,四周的情景越来越凶险,不敢停车拂去车身上的沙土,我们便咬着牙一头向这危险地区的山路撞进去。伙伴互相轻轻嘱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里的每一个转弯都不知会碰到什么,每一次上坡下坡都提心吊胆。

两边的山峦狰狞怪诞,车道边悬崖深深。没有草树,没有夜鸟,没有秋虫,一切都毫无表清地沉默着,而天底下最可怖的就是这种毫无表情的沉默。

突然路势平缓,进一个高原平地。这时听得后面有喇叭声,一辆架有机枪的车辆追了上来。这种车在中国叫小货车,只见这辆小货车在货舱上方的金属棚下挖一个大洞,伸出一个人头和一支机枪,其他人则持枪坐在驾驶舱巢。

停车后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是警察,前面真正进了危险地带,特此赶来保护我们。

他们没有穿警服,更没有向我们出示证件。我们无法验证一切,又不敢细问,就让他们跟在车队后面,继续往前走。我们只是心慌:怎么冒了半天险,到现在才进危险地带?他们究竟是谁?古人的“眼观六路”,我们现在的关注重心至少有一半要分到背后去了。

又走了很久,背后那辆架机枪的车蹿了上来,叫我们停车,说是他们值班时间到了,会有另外一辆警车来换班,要我们和他们在这里一起等待。

我们环视四周,这里又是一个山番,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清。队长郭澄一想,在这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半夜里,山番间,与一些不明来历的武装人员在一起,我们又和他们一起等候着另一批武装人员。没有想完他就大喊:开车,快速离开!

我们的车队呼隆一下便像脱组的马队一般飞驰而去,直到深夜抵达札黑丹。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读余秋雨散文《千年一叹》3


【读与评】

 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千年一叹》,心头始终有一种重重的感觉。千年走一回看到的,写到的,读到的,“是那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读着读着,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可以想象,先生面对所见的一切,每每提笔书写的时候,其心情又是如何的苍凉和悲愤: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古文明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