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5) ——我学太极拳(119)

(2018-01-18 07:46:02)
标签:

健身养生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5) <wbr>——我学太极拳(119)


【雅翁精论】  头部:头宜虚灵着上顶,下颚含垂,舌宜自然舒适的附于上颚,不要用舌尖用力去顶上颚为宜,否则神意不舒,唾液不生。太极拳以自然为原则,作到大自然,大舒适,心神泰然之后,口中方有唾液回甜。

 

【评赏】能否有唾液滋生回甜,是检验太极拳练后是否心神泰然的重要标准。从雅翁拳照看,虚灵上顶之势明显,但下鄂含垂似乎不是每势都做到,还是当以自然顺势为准,不必刻意。笔者也曾听到重庆太极拳大家喻铭心先生说,雅翁曾经为他调整过身势,其中就是将其下鄂内收含垂,这一动作的修正,使他终身受益。舌附上鄂,这是气功家普遍使用的方法,不可用舌尖用力去顶,微微触及即可。

雅翁在此处提到“以自然为原则”,要求作到大自然、大舒适,这是完全符合中国理论原典的最高要求。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后。法自然就成为了传统中国学术的最高审美标准,太极拳也不例外。

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太极拳所说的自然,非客体的河流山川的大自然,是指行为动作不预设目的,顺随规律,毫不做作,使手若行云,脚如流水的自然。另是指太极拳的各项技法要求,既要合乎道(老子哲学思想之道),又要合乎理(古典拳论之理),更要合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自然,如走路、吃饭、一些手工劳作等“习惯成自然”的自然。要把练拳时的心境与这些动作时的心境相比较,如果心境一致就是自然,否则就是不自然,那就需要慢慢调理自己身心,使自己的拳式动作慢慢做到自然而然,所谓“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指此。更重要的是心态要自然,如果抱着我开始练拳了的想法去练拳,反而就不容易自然。而那些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而“报仇雪恨”的目的去练拳,就更与太极拳的本质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所以金庸说:“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罢。”

另外,有些太极拳大师为保持名誉或者财利,往往兼习杂门功夫以显示自己的功夫,这在心性上就更不自然,与太极拳的道也离得更远了。

请注意,雅翁再次提到舒适,而且是“大舒适”,为什么要舒适,前节已经叙述,学习者切不可随意放过。

 

【雅翁精论】  呼吸:在初学时,只宜找呼吸舒适、自然深长即可。不必找以呼吸配合动作,这是练太极拳很要紧的一件事。必俟动作纯熟,养成习惯,虽在不注意之中,也能作到身心安舒,然后再逐渐地试探着以呼吸去配合动作,才能配合恰当,身心舒适。

 

【评赏】几乎每一个初学者在学习了很短的时间后就提出要学习呼吸法,总认为呼吸是中国传统内功的诀窍,老师也以呼吸法而神之秘之,学习者也对呼吸法想之望之,以为掌握了呼吸法就掌握了太极拳的钥匙。其实孟子“气以直养而无害”已经把呼吸的方法说透了,但人们还是不相信那有这样简单!但是,雅翁在这里说,只宜找呼吸舒适(又是舒适)、自然深长(又是自然),并把“不必找以呼吸配合动作”是练太极拳“很要紧的事”。雅翁这样明白的教导,那些神秘呼吸法、想学呼吸法的同志,该清醒吧。

 

【雅翁精论】 用意:太极拳一再强调“要用意,不要用力”,又说“用力则笨,用气则滞”。所以入手功夫,就是要把意识贯注到每一个动作上去。后来到了最高境界,则是完全以锻炼神经的清醒灵感为目的。

 

【评赏】雅翁在此处再次提到“用意”,而且反复说“太极拳一再强调要用意,不要用力”,指出“有力则笨”。那么,怎么叫不用力呢?那就是要逐步做到一丝一毫的力都不要用。不要理解为只是不用大力,可以用合适的力,这种打折扣的说法都不符合雅翁原意。雅翁把大松大软作为太极拳的练功方向,是他对太极拳学理论的重大贡献。窃以为凡是能引起用力的观念都是错的,比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这两条金科玉律中的含、拔、沉、坠,都容易引起用力的概念,需要留意。

至于怎样才叫不用力呢,讲的人真无法解答,问的人以后也觉得问得糊涂。窃以为,在搞不清楚的现阶段,只注意这几个方向的力就行了:脚下不要有压力,手上不要有横力,全身有悬挂之力,不要有惯性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