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李雅轩先生阐述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及要领规则——我学太极拳(114)
(2018-01-13 07:22:19)

1.太极拳的练习程序
(1)在处入手时,先学动作,然后将每手每式姿势重心方向弄正确,动作的形式弄适当。当动时不能不懂,不能迟动;不当动时,不能妄动,不能多动。
(2)将周身各节练习柔软,使其动作配合均匀,上下内外相合。
(3)练习用意用气的功夫,每动要有神意的向往,呼吸的相随,使动作籍呼吸的力量以开合,呼吸又籍开合的动作以鼓荡。
(4)体会稳静安舒的功夫,未从出势先将身势立稳,重心放正,身心放松。
(5)身体有了柔软的功夫,筋骨方面已经增长了力量,才能出“劲”,才可以开始研究推手。
(6)懂劲一方面是知彼,另一方面是知己。
(7)推手的次序是单推手、双推手、参差推手、活步推手、步行推手、大捋推手、散手等,久而久之则可以豁然贯通。
(8)贯通之后,随便一动,身手腰腿,神气意思,无不配合恰当。
2.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1)掌握一般规则
①学习动作:初学时,从学动作入手,在教者的指导下,以其示范动作为榜样,细心模仿,一式一式的掌握。此时对一般必不可少的规则,如立身中正、安舒松静、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呼吸自然、动作和顺、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迈步如毛行,运劲如抽丝、分清虚实、连绵不断、举动轻灵、运行和缓等,必须要求逐渐地能够完全掌握。
②纠正姿势:四肢的部位距离,身势的重心,所向的方向,进退转换的姿势,拳掌肘腕、肩腰胯膝脚、头顶脊背的规矩,俱要要求正确。凡有不对的地方,必须仔细加以纠正,以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2)狠抓重点
功夫到了一定程度,一般规则已能全面掌握时,必须突出的抓住下面几个重要环节:
①静柔软:在练习的时候,周身关节和肌肉务必放松,由手、腕、肘、臀、肩、腰、胯、膝以至全身,无一处不放松,不可留有丝毫的拘束力,以自其身,必须全身松软到“柔身百折若无骨”。
②以意行气:练时,必须顺势贯以意识,虽松而不懈。不能丢掉了意识而自动。每一动作到均匀合度,以意气贯注到每手每势的动作上为准则。呼吸要深长,而且要是在自然舒适的原则下做到的,不可稍有勉强。即是一举手,一动脚,都要有神气的向往,并配合以呼吸的鼓荡,使动作随着呼吸的鼓荡以开合,使呼吸顺着动作的开合而吐纳,如此练习日久,其中气自然会充实,身体也一定会健康。
③稳静安舒:练拳时,要先将身势立稳,放松,头部上顶,尾闾中正。不但身势放松,而内心也须放松,摒除一切杂念。如此稍等片刻,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一手一式,稳稳静静,舒舒适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如抽丝挂线绵绵不断,一趟太极拳练习完毕后,感觉浑身非常舒适,精神非常愉快,口中唾液回甜,这便是身心泰然,已有稳静的功夫了如练完一趟拳后,非但无此感觉,反而口干舌燥,这便是心神气躁,未能达到身心泰然的境界,那就必须细心体会,或请老师指正。
如此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之后,在身体方面有了适度的柔软,在中气方面增大了内部的力量,在脑力方面有了清醒的感觉,以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松沉的气势、感觉的感应,以及柔软而有弹性的力量。由于以上这些情形而产生的作用,就太极拳的术语来说,是谓之“劲”。体验到这种劲而后学习各种推手,进一步研究“懂劲”的功夫,就不难豁然开朗了。
3.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规则
掌握和领会太极拳练习要领,是练好太极拳、提高太极拳技能的关键。太极拳的练法要领,其基本规则可概括为十六点。
立身中正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讲究立身中正。所谓中正,就是要使身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拳经上所谓“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心,中心如不稳,运用中则容易被人借力失势。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内则必须精神内固,神不外驰,稳静心性,在外则必须顶头拔背,松腰塌胯,如此则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的姿态。
安舒松静
太极拳是练神、练意、练虚灵的拳。练拳时,始终保持精神安然舒适,体态轻松自然。松要松得彻底,要松透,松得好无拘滞之力,松得百无所有。从预备式开始到整套的结束,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中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拳经中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精神高深境界,真正是在稳静安好的练拳中悟出而得到的
灵敏感应。
练太极拳还要要求练时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并须贯以神气率领。放松要先松心,后松身,从头颈、脊背、肩、腰、胯、膝、手、肘、腕、脚各个关节都须完好松开、松透,毫无拘滞之力,要大松大软。拳经所谓“一松百松,柔身百折若无骨”,百骸舒泰,气血畅通,神清骨爽,久之则内劲增长,最后能生出极柔软化为极坚刚的松沉柔弹之内力,达到太极拳技能的上乘境界。
虚灵顶劲
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神贯于顶。所谓虚灵顶劲,即是头容正直,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一根绳索将头顶提悬似的,又好像头上顶起一碗水,不使它洒下来。这全是神意领着,下腭微收,颈部放松,舌舔上颚,时时保持灵活轻妙的感觉,有头顶晴天、足踏黄泉的气概。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顶劲,用力向上顶劲必去拘滞僵硬,失去灵感。练拳时只要时时保持着虚灵顶颈的感觉,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气血自然流通。
气沉丹田
练太极拳强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丹田在脐下三寸处。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将气用意沉下丹田。练习太极拳功夫有泰的人,多采用腹式呼吸。初学者切不可着意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决不能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须知气沉丹田是练太极拳全身松开后的自然结果。只要全身松开,安舒松静,先松开心,后松其身,心身俱松。气则自然下沉注入丹田。学者切记之。
松肩垂肘
松肩垂肘又叫沉肩坠肘。松肩者,肩部放松,向下沉塌,又叫塌肩。两肩忌耸起,耸起则意气上浮,妨碍内气的运行和气血的流畅。垂肘者,就是肘部有松坠下沉之意。故练太极拳时,臂决不可挺直,臂部微屈,保持弧形,肘部松坠,感觉两肩有一种内在的沉劲,绵软松沉。这种沉劲外柔内刚,如棉裹铁,练好之后,入里透内,威力无穷。
含胸拔背
练太极拳强调含胸拔背。所谓含胸拔背者,就是胸部向内涵虚,疏松自然,使气能沉于丹田。胸部不可外挺,外挺则气易阻滞,妨碍呼吸的畅通,但又不可故意内缩,故意内缩易成驼背,驼背胸腔缩小,使横膈膜不能下降,妨碍呼吸和血液回流心脏,影响拳势动作和健康。含胸在太极拳技击中亦很重要,常运用于防守中含化对方来手之不可缺少的身法。
拔背者,即是背部舒展,并向上拔伸。常须顶头方能拔背。拳经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头顶悬则背自拔,拳势则气魄雄壮,且拔背能使气贴背而敛如脊骨。推手技击中,则能力由脊发。
内外相合
练习太极拳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所谓内者,行气用意。所谓外者,姿势动作的虚实变化。二者形神一体,不可分割。每一个动作姿势,都须与内在的神意紧密配合,意欲收则动作屈蓄,意欲放则动作伸展,并再配合以呼吸的鼓荡,使动作随着呼吸的鼓荡以开合,使呼吸顺着动作的开合而吐纳。如此则内外合一,内劲自生。
上下相随
练太极拳时,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协调完整。拳经所谓“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每一个动作都要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决不是局部自动,或先手动,后脚动。运动时须根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由足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腰脊领动,手足随动,眼神随之(领先),上下连贯,浑然一体。
用意不用力
练太极拳时,要轻松自然,用意不用力,以虚灵的气势,神明的感应(为指导)。因此,以意行拳,注重意识在太极拳中极为重要。每一个动作的运行,都要贯以意识的指导。拳经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以意为主,不尚拙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松透、大松大软,豪不用力。四肢百骸柔弱无骨,节节贯穿。以意率领,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力由意生,出劲自然,不求拙劲,日久方能生出真正内劲。极柔极刚,无坚不摧。
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的步法,要轻灵、稳健。要求提步松沉,落步平稳。要像猫行虎步一样,轻起轻落,不出声响。因此,不法的锻炼非常重要。如一脚提起向前迈步时,要先以腿、跨放松,脚跟轻轻触地,然后踏实,松腰塌胯,重心逐渐前移。迈出的腿,后腿放松,后脚慢慢提起,向前轻轻迈出。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上身保持中正,不可忽高忽低,有大的起伏。如此练步日久,自会增长腿步松弹之劲,使其迈步犹如猫行之轻灵稳健。
运劲如抽丝
练太极拳很讲究拳味。因此,整套太极拳演练起来要沉稳庄重,动作要求沉着而不僵滞,轻灵而不飘浮,运动起来有如抽丝那样细致,那样平稳、均匀。要做到这一点,非全身放松、两臂沉坠、以意领劲、细细体察不可。运动如抽丝一样细腻,迈步又如猫行一样轻灵,如此则自然拳味淳厚,韵味无穷。
相连不断
太极拳整套动作,演练起来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周而复始,相连不断,自然气血周流,内气充盈。
呼吸任自然
练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纯任自然,不必去故意以呼吸配合动作。须知人体非常奥妙,只要方法对头,纯任自然,呼吸会自动配合动作的。
心性沉着
练太极拳时,不仅体松心静,呼吸自然,更须心性沉着,不可心浮气躁,面部要挂拳意,要有庄重严肃的气概,稳稳静静,沉沉着着地将一套太极拳演练出来。练后感觉神清气爽,满口津液,舒适泰然。
举动轻灵
练太极拳时,要求用意不用力,神贯于顶,气沉丹田,上有虚灵之势,中有抽丝之运动,下有猫行之平稳,中正不倚,松柔圆活,自然举动轻灵,虚实分明。
运行和缓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以练神、练意、练虚灵为主旨。故整套太极拳,须在稳静安舒、轻柔和缓中徐徐而行。速度以慢为好,慢到呼吸深长,气沉丹田。练时速度均匀,不快不慢,一手一势,仔细推求,务求正确。学者本着以上要领默识揣摩,细心领悟,再加之真正太极拳老师言传身教,庶可得其太极拳真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