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没那么在意你——读书之思与悟(146)

标签:
读书 |
有人成天都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为了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教他们“18/40/60规则”:
当你18岁时,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你;
当你40岁时,你会不完全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当你60岁时,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事。
人们成天都在担心和思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的事情。想一想你自己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今天,你都想些什么呢?是在想其他人在干什么,还是想你自己要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显然,你一直都会想这些事情:你这一天需要做什么,要见什么人,要付哪些账单,老板或者孩子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你的伴侣是不是喜欢你等等。人们只会关心他们自己的事,根本不会在意你的事情。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思考并且做出决定,不是父母的目标,不是朋友的目标,也不是同事的目标。
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常是那些患有社交恐惧症或者那些会对社交情境感到害怕或不适的人的普遍特点。潜在的问题是,这些人常常觉得别人在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外貌、服装、谈吐等。
停止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把你的思维、决定和目标都集中到你真正渴望的事物上,以及那些对你而言真正渴望的事物上,我并不是在鼓励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和别人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对他人有所帮助。但是,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而不是考虑他人对你的看法。
(消息来源《幸福人生,从善待大脑开始》作者:[美]丹尼尔·亚蒙)
【思与悟】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尔后看到不少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借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我们或许不知道但丁当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但我们不难想像这句话的背后一定堆满了闲言碎语,不过,这也不足为奇。这个世上就是人多嘴杂,即使你做得再好,也总会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就像网上流行的那句话,我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虽然这句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想想也无可厚非。
一个人,因为出生环境,家庭背景不同,从而致使思想、修养、品行的不同。但不管怎样,得有善良宽厚的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或许,改变别人很难,但是做好自己很容易。只要有决心,一定可以做个充满阳光的人。
人与人之间,总有一种攀比心理,或许积极向上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但如果总是算计着得与失,心里总是装着一把衡量别人的尺子未免就太累了点。每个人都是这个世上的独一无二,我们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有着完全一样的人生,就像人们所说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能复制。所以,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我特别喜欢那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觉得那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常人难以到达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些小事而纠结,致使内心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如果我们换一种心境去面对,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漫漫人生路,用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去前行,因为,心灵的宁静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