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放空,超轻松——读书之思与悟(145)

(2016-06-16 04:55:47)
标签:

读书

心放空,超轻松——读书之思与悟(145)

  古印度有一个国王,每天都要绕行佛塔100遍来静心修行。

  有一天,他正在绕行,下属忽然来报,说邻国突然派兵前来攻打,已兵临城下,战况危急,请大王赶紧去督军应战。

  国王不为所动,镇定地说:即使军队攻到我面前,我也不会停止绕行。说罢依然绕行如故。

  过了一会儿,敌军已攻到一箭之遥了,看见国王心如止水而且静静地绕行佛塔,带兵的将领大吃一惊,心想必然有诈,唯恐伏兵突然杀出来,就赶紧下令撤兵了。

  这与《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亮守西城,司马懿大军突然攻至,蜀国的军队都派出去打仗了,城内只剩下老弱残兵如何应战?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他心静如水,立刻吩咐打开城门,叫那些老弱残兵扮成寻常百姓在城下悠闲地打扫着,他自己则带了琴童到城楼上焚香抚琴,琴韵悠扬,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也生怕中了埋伏,就急急撤兵走了。

  一般人碰到突发状况,第一反应便是惊愕不已,然后心急如焚。不过越急越成不了事,古哲说急则败矣,所以遇到突发状况,先深呼吸几下吧!因为唯有心静,智慧才会生出来,事情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人的心跟身,就像将军跟士兵,发号施令的是心,执行命令的是身,心定身就定,心不定身就难定。

  禅宗也有个趣味公案,说有个比丘尼,在一个酷热的夏天外出弘法,半路上遇到一个自称修道的人,正在用火烤自己的身躯,烤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毛发焦黄。

  比丘尼不由得脱口而出:该烤的不烤,不该烤的猛烤有什么用呢?

  修道人听了勃然大怒:臭尼姑,什么是该烤的,什么是不该烤的呢?

  比丘尼平静地说:该烤的是你那颗嗔怒的心,你能烤心才算是真烤,就像牛拉车,如果车不动,应该打牛而不是打车。身就像车子,心就像牛,你应该烤心才对,干吗糊里糊涂地糟蹋身体呢?

  心就是身的司令官,司令官如果经常毛毛躁躁,是很难打胜仗的,如果能镇定、沉着地运筹帷幄之中,就能决胜千里之外。

  心若经常满载着自私、贪婪、嗔怒等负面情绪,就会凡事看不顺眼,事事焦躁难安,生活当然也就难以轻松快乐起来。

  唯有懂得将心放空,人生才会超级轻松!

(消息来源《做个好命人》)

 

思与悟

走过红尘,面对人生旅途的风风雨雨,总想让自己沉静,想平淡,想潇洒,想超脱,想实实在在地把握自己,想留一份纯情,坦坦荡荡地面对外界;想独自静静地领略黄昏的温柔,绿荫的清幽,蛙鸣的悠扬……然而世俗的喧嚣,常常扰乱耳鼓;尘世的霓虹,令人眼花缭乱;月的圆缺,花的开榭,聚散合离,这些也会让人黯然神伤……想起曾经面对的点点滴滴,也让人心语无言……

走过了一些人生旅途,倍感生命的脆弱,几番挣扎,几多反省,终于走出了心的梦魇。走出了那一方风风雨雨的天地,才蓦然醒悟,人生苦短,生命的长短又何足惜,其实死不一定是终结,谁知道它是不是另一种新生呢?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把平平淡淡的自己交给平平淡淡的生活;把平平常常的生活,交给真真实实的世界。

生活如浩瀚的大海,时时发生着变化。在那晦明变换的潮汐间,沉默的水面,波澜中璇玑般错落的倒影和坐看云起的心绪,和我一样属于生活。前人的经验,让我懂得:顺境时,不要沾沾自喜,不能忘乎所以,懂得该是自己的得来问心无愧,不是自己的不做非分之想,不抱贪婪之心。懂得喜怒哀乐不盈于心,荣辱不忧乎方寸。懂得富而不骄,贵而不矜,宁静而淡泊。懂得应该守住一份平淡,用平静的安祥的微笑,面对平淡但却充实的人生。更懂得守住了这份平淡,就少了许多烦恼,许多负累,多了一份超脱,一份潇洒,一份坦然,一份真诚。

上天赐于我们生命,同时也赐于我们不尽人意的林林总总。我们也许会遇到事业受挫、家庭不睦、生离死别……其实这一切的不幸,都是来自经历逆境和失败的洗礼,这份洗礼会让我们变得成熟。当我们品尝了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滋味,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洗练,就会感觉生活不但有春天般的温暖,还会有夏天般的热烈,秋天般的丰满。如此,就可以静观风云,泰然笑看红尘!

生活更让我懂得守住一份平淡,就是留一份好心境给自己。也许明天是风和日丽,也许前路依旧坎坷泥泞,但我相信我们都会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准自己的位子,演好自己的角色。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潇洒而不失沉稳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唯有懂得将心放空,人生才会超级轻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