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戴假名牌的道德成本——读书之思与悟(130)

(2016-04-03 19:16:42)
标签:

读书

               穿戴假名牌的道德成本——读书之思与悟(130)

   科学家让受试者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她们会面临一些说谎和行骗的考验。其中一项任务要求女孩们演算一系列数学题——这些题足够复杂,她们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时间一到,研究者便公布正确答案,并让她们给自己打分,打分完全凭自觉,分数高便有钱拿。

  猜猜发生了什么?那些提前被告知自己戴着假名牌太阳镜的女孩的欺骗行为要多得多。在以为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这些人中有70%把自己的分数改高了,这无异于从保险箱里偷了钱。相反,在提前被告知自己戴着真名牌太阳镜的女孩中只有”30%存在欺骗行为。

  为了确认这个让人无法接受的结果,科学家又给了她们一项任务,让她们指出屏幕上左边的圆点多,还是右边的圆点多。不管答得对不对,选左边都将获得0.5美分的奖励,而如果选右边,则可得到5美分。换句话说,这项任务要求她们在一个正确答案和一个更有利可图的答案之间作出选择。情况还是一样,与知道自己戴着真品太阳镜的女孩相比,认为自己戴着仿货的人更爱贪小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随机告诉一些受试者她们分到的是眼镜(实际上是真的),这些拿到眼镜的人便更倾向于做出欺骗行为。这就说明,恰恰是使用假货这件事本身触发了不诚实的行为,因为她们参加这个实验之前本来不是这样的人。

  这很难让人理解,亦让人不安,而且实际情况可能更糟。心理学家想弄清楚,虚幻的形象除了让人的品质变差之外,会不会让人们对他人的看法也变得更刻薄。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假货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可靠、行事缺乏道德的话,那么她们看待别人的眼光是否也一样消极呢?为了验证这一点,科学家再次发放了真品太阳镜,并对一部分人说是真的,而对另外一部分人说是仿冒的。这次受试者的任务是完成一份关于她们认识的人的调查。这些人会在公共场所乱堆杂物吗?会把办公室的东西拿回家用吗?会夸大报销费用吗?调查中还有其他更详细的涉及职业道德的情景设定和一系列陈述(比如我的平均得分是4.0”),受试者需要评估每一项描述是接近事实还是谎言。调查的意图是把所有答案汇总起来,从而勾勒出每一名受试者对他人的总体看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结果如何你应该能猜到。和戴着真品太阳镜的受试者相比,那些被告知戴着仿冒品的受试者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不诚实、不可靠,或者在做生意时不道德。

  这是怎么回事呢?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根据这些科学家在《心理科学》20105月刊上的这篇报道,戴假品牌太阳镜不仅无助于如预期般改善我们的自尊心并提升自我形象,反而会破坏我们内心对于真诚的感受。用假货让我们由衷地觉得自己是个骗子,而这个陌生、伪造的自我会导致真实世界中的欺诈和刻薄行为。

  仿冒如今已发展成一个严肃的经济问题。多数人买假冒名牌货的原因是它们比真东西便宜很多。不过这项研究说明,在省钱的同时,你可能付出了隐藏的道德成本。

(消息来源《发现》)

 

思与悟

文章告诉我们,用假货的人更倾向于做出欺骗行为,而且也倾向于认为他人不诚实,不可靠。说明了是使用假货这件事本身触发了不诚实的行为,从文章中领悟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环境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

   如今,真假之分从未如此模糊难辨。在电影院里、电视中、报纸上以及公共生活中,我们能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吗?分辨真假很重要吗?或许现在很多东西都可以轻易仿制,事物的真实性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或许事物的非真实性使人们心理付出的代价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不管在我们的意识中是否承认,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部分是由于该商品会向别人所传达出关于自身身份的信息。而造假之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假货能传达出与真品相同的信息,但价格低廉,能轻而易举地告诉他人我们很富有(其实则不然)。

只要假货不露馅,别人也就看不出差别。即便如此,尽管穿着假货本意是要传达出自身积极的特点,但事实上却给自己发出了消极的信号。这么做,所起作用正如文章指出的,用假贷“不仅无助于如预期般改善我们的自尊心并提升自我形象,反而会破坏我们内心对于真诚的感受。用假货让我们由衷地觉得自己是个骗子,而这个陌生、伪造的自我会导致真实世界中的欺诈和刻薄行为。”

看到一篇报道(《假货,中国之痛》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马云说:“假货对我们国家最大的伤害,就是不诚信的人比诚信的人要多得多,就是创新没有价值,我觉得这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伤害。”

由此引发的话题,确实值得令人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