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对恶性工程事故的追惩与反思

(2012-08-27 10:28:00)
标签:

杂谈

  

加强对恶性工程事故的追惩与反思


    我昨日发出博文《哈尔滨豆腐渣大桥垮塌更是良心的沦丧》后,有搏友点击、评论或转载。有一搏友评论说,哈尔滨豆腐渣大桥垮塌,不是良心的沦丧,而是整个管理体制的问题。我以为,说的没错。据媒体统计,最近5年,中国公众至少经历了13次大桥垮塌消息的刺激。可以说,所有新建大桥的垮塌无一例外都是责任事故,它们都垮在建设及使用过程的管理上。

    每次发生大桥垮塌,公众都会怀疑背后有贪污腐败行为,并且对政府无力阻止同类事故的反复发生怨声很大。不能说政府对这个局面的出现不痛心,对设法预防新事故不重视。但这类事故就像有个怪圈,隔段时间就会来一次。

    各地政府已经知道出大桥垮塌事故“意味着什么”。通常都会有官员下台,并有人坐牢。舆论对这类责任事故越来越严厉。但现实是,我们目前尚没有能力杜绝这种明显“毫无道理”的事故发生,我们再怎么对自己发狠,也没有今后不再出这种事故的把握。

    政府再警惕,还是会出玩忽职守、甚至从大型公共工程中捞取个人好处的官员。这些侥幸者会无形中鼓励施工单位放松对工程高质量的追求,我们不知道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有多高,但给舆论的印象是,它们不是低概率的。

    官员腐败当然不是恶性工程事故原因的全部。中国的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市场的健康,以及末段承包商和建筑工人的创造质量能力。中国建筑市场要鼓励优秀建筑队的出现,鼓励建筑工人提高技能,加强责任感,加强优质意识。这显然是庞大的综合工程

    很多恶性建筑事故查来查去,虽然抓了几个腐败官员和承包商,但导致事故的具体原因实际要复杂得多。有些事故从设计、承包到施工“到处都是原因”,以至于搞不清哪个是关键原因。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消除不了大桥垮塌的根源,治理必须是全方位的。或许只要有新修的高速路路面离奇出现破损,只要有居民楼刚住进去下水道就是堵的,实际交房与样板间差距很大,这样的建筑市场混乱都会迂回曲折地成为新建大桥的隐患。

    必须加强对恶性工程事故的追惩,与不断优化建筑市场形成上下合力。对恶性建筑事故负责任的官员追惩层级应进一步提升,即使查无腐败也要追责。在各种调控手段中,这是官方相对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得人心的。同时,监管需要在从设计到施工末端整个过程中一直贯穿。负责工程质量监控的官员就是比其他官员风险更高些,但这是他们必须有的担当。

  有人说大桥垮塌一次次丢了中国人的脸,然而这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些垮桥伤害了生命,浪费了资源,同时增加了社会对政府道德层面的怀疑。其实围绕重大工程事故,各相关部门已经有了某种紧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治动力和社会动力都不小。现在需要有序地将这些动力展开,变成做了就有收效的实际行动才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