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93)

(2011-07-14 07:43:18)
标签:

杂谈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93)

    二百七十七、心虚明理 心实却欲

    【原文】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安,实则物欲不入。

    【译文】一个人一定要抱着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一个人又要抱着择善执著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侵入。

    【评语】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实际上是成败经验总结和生活常识积累的过程,把历代的经验和常识积累起来就成了智慧,而智慧的功用就在于辨别善恶是非。反之假如一个人自以为是,排除外来的一切意见,那他的生命就如一潭死水,永远享受不到智慧给他带来的益处。一个有作为的人,理应虚怀学习前人的经验、今天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智慧。只有依靠自己形成的正确认识,才能鉴别善恶,抵御私心杂念的侵袭。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93)


    二百七十八、道德学问  随事警惕

    【原文】道是一件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译文】人生的道理是社会公众的事,所以应该顺着人性去引导;做学问就像每个人吃家常饭那样普遍,因而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留心观察和提高警惕。

    【评语】一种高尚的品德,一种美好的理想,决不会是哪个人的专利,必须成为人人皆可得之的公共财产,绝没有彼此高下之分,人人可以修得。同理,做学问也是如此,并非独属于学者的专有物。学问可以是书本上的知识,也泛指作人作事的道理,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道德、学问主要是依靠自身努力来完成的,而不像机遇等等更多地取决于外部条件。就像阳光本是普照天下的,但有人偏生喜欢阴暗邪恶,也就难以体会阳光的明媚。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93)


    二百七十九、书读至乐  物观化境

    【原文】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译文】真正懂得读书的人,要读到心领神会理解书中的精髓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时,才不会陷入只背诵词章文句而受语言的拘泥,不去求知求真;一个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注入事物当中跟事物结合成一体,透过表象看本质,才不至于被事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评语】读书察物都存在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读书只为装点门面或识文断字,只为吟风弄月或寻章摘句,就不可能得其神髓。经典之作固然是古圣先贤和学者专家的呕心沥血之作,但是书中言论未必适合每个人的个别情况。事物在发展,情况在变化,要辩明书中资料的真假,就要以求知求真而不是死搬教条的态度去读书。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像行医“尽信医则不如无医”,因为不论中西医在理论上有时难免有些偏差,假如你不观察而就照本宣科,有时就可能造成终身遗憾。书要越读越薄,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自己的思想,帮助自己去观察事物,掌握规律。读而不思,思而不察,察而不深,读书何益,乐从何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