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57)
一百六十九、山居清洒 入都俗气
【原文】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漳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叵一走入尘寰,无偏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译文】隐居在山间胸怀自然开朗洒脱,所接触的事物自然都能引起佳思;看见孤云野鹤,就会引起超尘脱俗的观念;遇到山谷溪间的流泉,就会引起洗洁一切世俗杂念的思想;抚摸耸立在风霜中的老桧寒梅,心中不由会涌起效法它们威武不屈的刚毅气节;终年与温和的沙鸥和麋鹿在一起,勾心斗角的邪念就会全消。假如再度走回烦嚣的都市,即使不跟各种声色环境接触,也会觉得自己就像旗帜的飘带而毫无用处。
【评语】环境造人。在现代社会,回归自然的呼声很是强烈,因为在吵杂喧嚣的都市生活久了,回到山清水秀的山野自会心旷神怡,气朗身轻。更何况修身养性的人了。在人际间争斗久了,即使反感也会染上些习气;在大自然中陶冶惯了,和自然万物天天在一起,自有一派仙风道骨的样子,而再回到尘嚣之中便会处处不适应。有一个好环境会对修省身心帮助不少。

一百七十、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
【原文】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译文】人生的幸福与苦恼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是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沉入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观念就会使火坑变成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使火海变成乐园。”
可见意识观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全面改变,所以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评语】佛家说“相由心生,相随心灭”就是这个道理。人一但起了利欲之念,心马上就会变成火一般炽烈的贪婪,这时你的人生幸福也就堕入痛苦地狱中。心能清净,即使已经出现炽烈般的欲火,也能把它化为清凉水池。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人幸福与否的决定条件有物质基础,有生活环境,有人生际遇等等,但人的幸福和精神愉悦、理想和追求的联系更紧密。在人的思想品德上多些理想少些贪欲,多些大家少些私心,格调自然会高,遇事自律性强,苦中犹含有乐。

一百七十一、机息心清 月到风来
【原文】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若海人世,心远处自力车尘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译文】心中停止一切阴谋诡计之后,就会有明月清风到来,因为从此不再为人间的烦恼而痛苦;思想远远超脱世俗之后,自然不会听到外面的车马喧器之声,也就不一定眷恋山野林泉的隐居生活。
【评语】
常言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可见心机的有无跟因果有很大关系。我们处世中不必枉费心机,凡事只要本心无邪,只要尽心尽力求其自然发展即可。人的行为也应真率求实。只要心地纯净,又何必求诸一种隐居山林的形式?只要自身道德高尚,又何苦求虚名以自扰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