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56)
一百六十六、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原文】笙歌正浓处,便自佛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若海。
【译文】“当歌舞盛宴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广阔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处猛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深入静仍然忙着应酬的人,已经陷入无边痛苦中而不自觉,说来真是可笑。
【评语】做事勿待兴尽。用力勿至极限,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最为理想。生活上也该如此。“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才能享受到其中的真正乐趣。反之假如酒喝到烂醉如泥,不但不是享乐反而是受罪,生活中不可整天酒山肉海,整天忙于交际应酬使自己隐于庸俗,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免乐极生悲。

一百六十七、修行绝尘 悟道涉俗
【原文】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本乱,以澄悟吾静体;操持即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当意志还没有控制把握之时,就应远离物欲环境的诱惑,让自己看不见物欲就不会心神迷乱,才能领悟到清明纯静的本色;等到意志坚定可以自我控制时,就要让自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即使看到物质的诱惑也不会心神迷乱,借以培养自己成熟质朴的灵性。
【评语】修养自己品德,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教育与环境之间,自己的品德修养与环境之间关系非常重要。尤其是思想没有定型品性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最容易误人歧途而堕落,所以这时肩负教导责任的师长,必须对他们严加管教,尤其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利于品性自我修养的好环境,制造一个首先自律的氛围。面对一个品性已定思想成熟的人来讲,却必须学会适应各种环境,以磨练自己。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品德高尚、意志坚定的人,做人有自己的准则,就难以迷失方向。

一百六十八、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原文】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译文】喜欢清静讨厌喧器的人,往往离群索居来求取安宁,却不知道远离人群只是为了自我,而一心求静的结果一旦遇到喧器就会成为烦躁的祸源。人我本是一体的,只知一味强调宁静,又如何能达到真正安宁境界呢?
【评语】修身养性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以能控制自己的物欲情欲,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静,环境在其次。否则把自己放进真空罩子里不就真静无菌了吗?一些清修的人喜欢远离尘器隐居山林,以求得宁静。其实,这样环境虽然宁静,假如不能忘却欲世事物,内心仍然是一层烦杂。何况既然使自已和人群隔离,就表示你内心还存有人己、物我、动静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所以必须完全扬弃动静不一的主观思想,才能真正达到身心都安宁的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