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25)
七十三、自适其性 宜若平民
【原文】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示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译文】峨冠大带的达官贵人,一旦看到身穿蓑衣斗笠的平民飘飘然一派安逸的样子,难免会发出羡慕的感叹;生活奢侈居所富丽的豪门显贵,一旦置身于清新朴素窗明几净悠闲宁静的环境中,心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恬淡自适的感觉,难免有一种留恋不忍离去的情怀。高官厚禄与富贵荣华既然不足贵,世人为什么还要枉费心机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呢?却不设法过那种悠然自适而能早日恢复符合天性发展的生活呢?
【评语】换个一味是对生活饮食的一种调剂,换个环境则是对于身心健康的一种调剂。人生在世,不能自我调剂,事事依靠别人来安排来保持身心愉快是不可能的。富有四海的人会因为老在一个环境中而发腻;总在平淡中生活的人也应适当使自己的生活添些情趣。凡是反差和形成对比的东西总会为自己的生活添些愉悦。反之,人的生活又往往不自觉地分成阶层,峨冠大带与轻蓑小签,清流与世俗总形成对立,其实质在于品德,在于自身修养之别。这是二者能在一起的一个前提。道德真君子适其本性而生活,固然清贫,但重人格人品而芬芳于陋室。

七十四、机神触事 应物而发
【原文】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唤起许多幽趣;万卉摧剥后,忽持一枝擢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常桔槁,机神最易触发。
【译文】大自然归于寂静时,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鸟叫声,会唤起阵阵幽趣;深秋季节所有花草都调谢枯黄后,忽然看见其中有一棵挺拔的花草屹立无恙,就会感到无限生机,可见万物的本性并不会完全枯萎,因为它那生命活力随时都会乘机发动。
【评语】此境使人想起“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境,尤其是正行文走笔、苦思冥想于文章时,与其搜肠刮肚地编造,不如到大自然中去汲取养料,几声鸟鸣可以勾起灵感,几枝花草可能引起回忆,生活中也是如此,所谓机神触事,应物而发。陆游诗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在一生中往往遇到一些事情自己认为已经绝望,可是又绝处逢生而使事情有了转机,可见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无比的信心,到最后总会有成功的希望,写文章时灵感来后便会笔走龙蛇。而生活中一个好点子好思路便如虎添翼,关键是要善于发现。

七十五、非分收获 陷溺根源
【原文】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译文】不是自己份内应享受的幸福,无缘无故得到意外之财,即使不是上天故意来诱惑你的钓饵,也必然是人间歹徒来诈骗你的机关陷阱。为人处世如不在这些地方睁大眼睛,是很难逃过歹徒诈术圈套的。
【评语】为人处世应有些固定的原则,表现出自己的道德水准。非分之想不可有,不义之财不可要,非我之吻不动心。能坚持这三条,在财与钱这一关中把持住自己。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欲祸之,必先福之”,所有这些都说明了“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诈骗者所以能诈得人钱财,就是利用人们贪图非分之财的弱点,这跟鸟鱼贪图意外食物而上钩完全相同。小人欲有所图便从物欲上先满足你。有些人往往利令智昏,糊里糊涂就把歹徒的钩饵吞下,往往便身败名裂,名利又丢,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想清名于世,安然于世,必须做到非我之财不要,明白“非分收获,陷溺根源”的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