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米香精的秘密

(2013-05-18 10:22:07)
标签:

健康

真相

分类: 食品真面目

    最近,一条“街头玉米久煮不坏”的新闻,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质疑;一时间,许多人变的恐慌起来:玉米香精是何方神圣?真的能让玉米久煮不烂吗?对人体危害大吗?

 

(图片来自网络,文图无关)

玉米香精成分复杂

其实,和大部分食用香精一样,玉米香精也是一种复合物,并非单一成分。这些成分包括:硫醚、噻唑、吡嗪、内酯类、23丁二酮、香兰素等至少20种物质,它们分子量小、挥发性高,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为了达到香气饱满、持久、自然的目的,各成分还要保持适宜的比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好的模仿天然玉米的香味。比如,硫醚类主要发挥玉米特征的香气,但留香时间短,故而占有配比可达25~40%;吡嗪类具有生土豆气息,对玉米香气也有贡献,留香时间长,配比在10%左右;香兰素主要发挥甜香的香气、留香时间长、气味清爽,是玉米水煮气息的来源,配比控制在12%以内;如果想让玉米再有点奶香味,少量的内酯类物质就可以满足。

国标没有限量,但很难大量使用

上述提到的香精成分都是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遗憾的是,除了对婴幼儿香料的明确限定外,我国并没有制定各种香料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标准,只是要求使用者“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好在,香精是一类具有“自我限量”特征的物质,大量添加不仅得不到宜人的香味,反而会产生刺鼻、让人厌恶的气味,想多加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香水,少量喷洒香味淡雅,大量使用就让人难以接近了。

不该用来煮玉米棒

既然超量使用不太可能,那么玉米香精能用来煮玉米棒吗?不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用香精无处不在;饮料、肉制品、罐头等加工制品中,都有它们的身影。玉米香精也是如此,玉米香肠、玉米汁、玉米味酸酸乳等都可能添加有玉米香精,只是不同厂家添加的量、香料成分和配比会略有不同。但是,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原粮中禁止添加食用香料或香精。所谓原粮,就是指未经加工的粮食,新鲜玉米棒就属于此类。

久煮不烂原因多

街头玉米比自家煮的玉米更加美味、好看、久煮不烂,其实有多种原因:

①玉米本身就难煮烂 经常在家做饭的人都知道,去除了外壳的大米煮久了会开花,但完整的玉米只有切口处容易煮烂,其他位置由于多了一层外衣的保护,煮熟时仍然很完整。

②长时间余温加热 再坚强的外壳,也抵不住长时高温加热。聪明的摊主也想让自己的玉米棒保质期长一点、卖相好看一点,所以大火煮熟后,一般都迅速换成小火,保持余热,这样既节省能源,又能减缓玉米变烂的速度,最重要的,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抑菌防腐作用。

③其他添加剂 玉米香精的确能让玉米的香味更加浓郁,但这并不妨碍没有营业执照的摊主们再向其中加点甜味剂、亚硝酸盐等物质,这些添加剂既让玉米有了甜味和卖相,也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自然不容易烂掉。

值得一提的是,玉米香精和甜味剂可以掩盖变质的玉米馊味,而长时间的煮泡还可导致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和破坏。

食用香料的健康隐患

玉米香精由20多种香料配成,改变香料配比、添加或去除某些香料,就可以变成菠萝香精、芒果香精。那么,这些香料对健康的影响真的像网上传的那么恐怖呢?

其实,食用香料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品种、来源、加工方式和使用量。如前文提到的硫醚,低浓度时可引起恶心、食欲减退,高浓度时可导致神经麻痹。来源于天然食物的香料,如八角茴香香叶等调料、葱姜蒜香菜等食材、甘草肉桂等提取油,在常规用量下则比较安全。利用热反应方式生成的香料(肉味香料居多),可能残留丙烯酰胺、杂环胺等潜在致癌物质;通过水解植物蛋白生成的香料则会残留氯丙醇。但总的来说,由于香精的“自我限量”特征,由于使用量低,相比其他类别的食品添加剂,还是比较安全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毕竟现在人们接触加工食品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实验发现,香精可以作为诱食剂,增加食物摄入量,这对需要控制体重的人而言,也是不利的。

因而建议大家:

①尽可能多的在家吃,减少接触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机会;

②在外购买熟食,避开小摊小店,选择经过卫生检验检疫的餐馆;

③积累烹饪经验,购物时多思考:和自己做的颜色、口感、味道、香味差别大吗?如果很大,则不要购买;

④给婴幼儿选购食品和饮料,看好标签和说明,避开添加成分繁杂的商品;

⑤儿童喜爱吃零食,比成人接触添加剂的机会更多,因而家长要自己做榜样,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喜欢原汁原味的食物。

 

原创文章,已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新浪@北医营养-monica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硕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