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 | 《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2016-05-19 17:34:07)
标签:

杂谈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诱僧》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我采用了七种颜色的变化,去架构整个电影的强烈美术风格,呈现一种现代与古典的撞击,产生超现实的氛围。

——Tim Yip 叶锦添

《诱僧》充分地显露了叶锦添在美术设计方面的卓越才华,影片中充满诡异色彩的个人风格是叶锦添很多作品的先声,譬如《无极》譬如《夜宴》。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叶锦添为《诱僧》设计的唐朝服装,大胆而古雅,华丽而飘逸,红萼公主初现便让人明白“芙蓉如面柳如眉”是怎样的丰韵标致;山下浴池,陈冲举手投足,随兴而舞,亦如白居易笔下“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太过于美好的形象易给人不真实的感受,也正是如此,叶锦添给红萼公主加上了惨白的面妆,一如日本传统歌姬,热烈如火的唇与毫无血色的脸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唐人其实并不以白为美,普通人在守孝时才多用白面妆,“白”与“红”的交织也预示了红萼公主轰轰烈烈的爱情后寥寥收场的惨淡人生,另外,红萼公主的前几次出场,都十分洒脱,所着服饰成为影片中为数不多的裤装设计;后来出场的青绶夫人其形象更是充满魔幻主义,黛色眼影,乌紫的嘴唇,叶锦添果断地剃光陈冲的眉毛,突兀而具有视觉冲击,也因此一举拿下了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美术设计。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红萼公主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青绶夫人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青绶夫人落发为尼

相较于电影中陈冲的大胆形象设计,府中家眷的设计反倒是是中规中矩,最大力度的还原唐朝,追求唐朝女子动静皆宜的古典风韵。唐人重视额妆,额头染黄,我们所看到的家中女眷以金粉贴于眉心,精致而别有趣味;另外唇妆也十分贴近历史,唐代女性重唇妆,以点唇为主,化妆时往往用白粉覆盖原有唇形,在用胭脂点出很小的樱桃或者是花瓣的形状,《诱僧》中一众仕女,皆是此种装扮,不同的是眼睑下一抹飘蓝,再加上浅蓝色的一袭素服,十分灵动富有心机。相反,不论是红萼公主的红唇还是青绶夫人的巫唇,均是满唇画法,她们好像跳脱出这个朝代,活在虚拟的梦里,观众仿佛游走于真唐朝与伪唐朝之间。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叶老师曾说,影片美术的设计,有初唐的风格,有一点点的时代基因,其余的则是放纵自己想象力的结果。这种对想象力的放纵在《夜宴》中演绎至极致,《夜宴》题材本就取自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每一幅场景都十分富于戏剧张力,在这种戏剧性的把握下,中国古典气息变得更加成熟,对称性的场景,东方元素的累积,留白的韵味…女主角更加冷艳的妆容,变形的眉毛,妩媚的眼影,外在更多繁华,内在也更多变化。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看过《诱僧》电影,肯定会对片中石彦生与红萼公主的“浴池戏”念念不忘。石彦生与一干属下同小和尚到坊间,戴着夸张头饰的妓者一拥而上,她们身着绿色、粉色的衣服,华丽的亮片、流苏看的人眼花缭乱,里面有被欲念冲昏了头的女人也有艳服浓妆掩盖下的男人,绚丽的服装烘托出糜烂颓废的氛围。石彦生与红萼公主在众人面前起舞,一个婀娜多姿,一个随兴乱挥,舞到极致两人合二为一,石彦生揽起红萼公主,消失在绿色帷幕深处,在波光粼粼的浴池中拥吻,迷幻而又冷艳,明暗、冷暖、深浅…在这一刻,所有的形式都已经显得不再重要。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学业的需要,我对东西方美术史进行研究,这期间的感受是双重的,西方的艺术,从古希腊一直到“后现代主义”等各流派是一脉相承的,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去研究美术史的变化与发展,搞清人类社会中的艺术是怎样从一个高度发展到另一个高度的,这样一级一级下来,到我做《诱僧》时,这种感受已发展到了极致,我把20世纪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工业革命之后所出现的具有影响力的思想、艺术形式等等很多变化了的东西放到《诱僧》里与唐朝华丽的视觉效果装置在一起。

——叶锦添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叶老师曾说,迄今为止做的最过瘾的戏并非让他功成名就的《卧虎藏龙》, 而是和吴兴国的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合作的改编自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的《楼兰女》,与吴兴国的相识便是源自《诱僧》。

吴兴国是台湾当代传奇剧场的创办者及艺术总监,彼时在电影《诱僧》中担任男主角吴兴国的角色,片场信手拈来的设计图让吴兴国对叶锦添的设计大为欣赏,两人的相遇给了彼此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叶锦添在台湾做了七年的舞台剧,1994年《楼兰女》的横空出世让台湾剧场界大为赞叹。

《楼兰女》服装制作耗费三个月,戏服极尽繁复美艳,服装上的不同装饰是内在思想的符号外化——凤冠代表婚礼、假花代表死亡、利剑象征复仇…整套衣服的下摆都是由铁丝、木棒支撑起的,这种西方元素的运用在叶锦添的作品中便可以追溯到电影《诱僧》,石彦生母亲所穿的就是用钢丝撑起的伞状裙子。这种审美方法固然不是唐朝风尚,但也十分贴切于石母的形象定位。石母为数不多的出场戏份是全局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她对石彦生寥寥几句教诲后便挥剑自杀,石彦生为坚守清白,为守住大义,毅然割舍爱情。石母在这里比起一个爱子护子心切的母亲更像是一个传统道义的坚守者,她的感情是绝对利落的,她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封建道德的的牢笼里,这些充满沉重感的衣服是她包裹自己的利器,也是阻碍她使其寸步难行的牵绊。

看叶锦添的衣服,如同读一本书,摊开的是一种文化经验,一种视野,一场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探索。

在《诱僧》中,叶锦添造了一座古庙,庙中却无佛,我——剧中主角石彦生,愤怒地在石柱间用棍棒敲打,渴望在空荡的回响中击出人生的道理。 

——  吴兴国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楼兰女》

电影取景地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电影剧照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回顾 <wbr>| <wbr>《诱僧》九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再造(下)

扫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叶锦添工作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