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timyip梦渡间叶锦添我所见与你略不同沈阳信报 |

响亮无声,静止流行
独家专访叶锦添:我所见与你略不同
记者、编辑/马英 图片提供/叶锦添工作室 美编/付宁
叶锦添的《梦·渡·间》个人摄影艺术展共有两百多张照片,绝大部分都与“Lili”有关。她是叶锦添切入另一层空间的媒介,是一面映照出自身意象的镜子。她有关时间,有关记忆,在她的帮助下,叶锦添得以开辟新的“语境”。
静止与流动是相对而存在的概念。如同寂静与喧嚣互为对照,响着的可能都无声,喧嚣的存在感也将就此失去;同理,静止的意义,在于反衬出万物的流动,并随时发生角色的置换。人类想当然地去感受,并相信感官触及的一切。有可能我们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与我们想象得不太一致。
Lili的加入,把一个单面的客观存在,变成了多种时间流相互交织、重叠的世界,代表着对现有“语境”的突破。Lili拥有一张看似永恒不变的面容,岁月只能在发丝的涌动间飞窜,无法真正揉搓她。墨镜后面的视线,是一种跳出时间框架的、微妙的宁静,超然物外又充满了故事。她可以是你,是他,是每一个对未知与未来有着强烈感受的人。
她在路边游离,一副摩登的样子,心情空乏。她在酒吧沉迷,在教室里安静地沉思,长久凝望着视线可及的远方。Lili的可塑性与多变性令人惊叹,虽然发不出声音,她却可以与周围的一切发生最热切的对话。她与世界融为一体,反射出观者内心的影像。
这种记忆属于你,不属于Lili。她只是一个载体,一个灵媒,一个自我意象的镜子,透过她,真正看到了是自己的影子。没有定势的模样,可以最大可能地发挥能动性。
身处时空之中的人,遮蔽无处不在。能看见的东西受到限制,光的发生也由此而变得不确定。事物的真实性,必须与周围的时空相互依存。时空消失了,事物也就将不复存在。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秘密,一旦参与其中必将不知所惑。此时的Lili就变成了化身、投射,代替我们去与时空发生关系,让我们能够重新看我们自己。
时间向前无线推进,吞噬掉生命的博大,唯独留下了记忆。即使肉身消亡,记忆也可以以某种方式永恒存在。当一切消失之后,唯一留下的,是一座全部由记忆组成的废墟,其中弥漫的时间的味道。时空的累积,最终呈现一个由意象所组成的集合体。与Lili的对视,是处于意念中盛大的仪式,可以瞬时爆发出力量,在现有的语境之中开辟出新的语境,新的想象的空间。
制作Lili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到一个联通时间的媒介。她以坚守的姿态面对变迁,并在一切都灰飞烟灭之后,装载下满满的记忆,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的比例与正常的人类相一致,所有的东西都完全吻合。她看起来恍若相识,又并不相识,只因越过了如洪水一般的时间,接下来的一切都是新的。
所以的Lili的意义还在于,她注视着,长久地静默着,帮助我们用短暂的现在,把属于彼此的未来用完。
为了一窥未来,我们曾付出多少代价。换一个角度,未来其实正在发生。
对话叶锦添:Lili是一个空的载体
Q:《城市生活信报》
A:叶锦添
Q:“Lili”最初的概念,是从什么时候诞生的?
A:应该是从2007年开始,北京的今日美术馆邀请我做展览,当时的我特别想做雕塑,于是就做了两个特别巨大的,一个是《浮叶》,一个是《夔》。当做到第三个的时候,我决定尝试做可以打破现在的“语言”的。当时的“语言”是观众和雕塑没有太大的关系,于是后来我就做了一个流眼泪的雕塑,后来发现很多人看了都有感觉。这件事开始鼓励我去做一些和人有关的,和时间有关的东西。
Q:通过“Lili”,想传达什么样的创作理念?
A: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是在用观念去创作艺术,这是从外国传到中国的,影响着中国的当代艺术。用观念去创作的话,就会和平常人不发生关系。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我想打破这个东西。我觉得将来的艺术应该没有一定的说法,人们不会为了某一个说法去做某一个东西,大家去欣赏艺术,也不仅仅只是去看这个说法是否成功。我觉得艺术应该回归到平民百姓,但是同时也要有艺术的高度。有一段时间我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开始了解到我们的世界其实更加得虚幻,真实与虚幻同时发生在我们周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开始做一个像Lili这样的人。
Q:“梦·渡·间”这么名字是否直接来源于Lili所营造出的状态和感受?
A:Lili的好处是,她可以从她的语境里面,窥视到任何一个地方。比如你在学校的时候,把她摆进去,她就会把学校的东西重演。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我现在叫它“梦·渡·间”,这与我现在的世界观很有关系。
一面墙在前面,人就看不到后面的东西,其中有非常大的限制。如果我的眼睛长在我的后面,那么我也将看到我自己和其他很多东西。我认为这个就是梦境,人在梦中会看到非常多的事情。有时候拍了很多不同时间的照片,重新去看的时候会发现,其中的人没有动,但是头发、衣服、天气都在动,周围的人也在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就开始“渡”。我一直在拍很普通的照片,但是我需要寻找一个导体,我要寻找一个无定义的,后来就找到了Lili。
Lili的脸是非常熟悉的,在商业社会里出现最多的就是这张脸。不管在杂志上还是电视上,我们曾经在这些脸上面投入了非常多的感情。所以她变成了一个不特定的东西,变成了我的一个“渡”。等我拍了几千张,排了一整面墙的时候,从远处看根本看不清是什么,于是它就变成了一个无定的状态。当你走近的时候,又发现每一个故事都是历历在目的。不过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是因为太像我们的生活,所以它变成了一个“间”。
Q:这些照片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拍出来的?它们的共通点是什么?
A:我一直在摄影里面追求真实,我经常是拿着傻瓜相机四处拍。拍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收集了非常多的影像。许多朋友一直邀请我去参加摄影展,我就从这些照片里面开始挑,发现我的风格多得不得了。挑到了最后,有一些风格比较相近的照片就留了下来。
这些照片都有一个共通点,我拍到的不是一个单面的世界,而是一个多层次的世界。隐藏在被拍到的东西背后的东西,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当然,这些东西是与我的下意识接触的,并不是有意识去拍的,因为我没有办法预知会看到什么,只是有其他领域的东西切进来,引起了我的注意。
Q:我发现“Lili”很多时候都是带着墨镜,你的想法是什么?她是否一直处于不会有太多人注意和发现的状态?
A:墨镜的意义在于,Lili是来自于另外一个空间的。有一个谜在里面,看起来她是不动的。我对戏剧和造型非常得熟悉,我可以用下意识把她融合到那一个空间之中。有时候Lili也会比较另类和怪异,比如她穿英国人的衣服,或者是戴着一个马头在上面,等等。我想说的是,Lili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是一个空的载体,也就是说我们想到什么她就是什么,把她放到哪里她就会随之变化。它会产生与你对话的感觉,这个是最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