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农家
(2025-01-01 23:16:48)
农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比较重要的派别。《汉书·艺文志》在概括农家的特征时指出:“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五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但由于农家学者不显,又加之著作不多,且大多已失传,有关农家的资料,只能散见于先秦的部分典籍中。如《孟子·滕文公》篇及《吕氏春秋》之《士容论》的部分篇章,被公认为是研究农家思想的可靠资料。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必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关注。
但是,以农为本、以农名派的农家,其学说以及思想主张,长期以来几乎是湮没不闻,这里面固然有资料缺乏等客观原因,但归根到底应与其思想的局限性有直接关系,本文试条析部分农家资料,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儒农之争中,农家思想弱点的暴露
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为神农之言”的许行,是战国中期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曾率门徒数十人,从楚国到达滕国,滕文公应其请求,划给他一方可供耕种的土地。当时有儒门后学名曰陈相的人,“负耒耜”从宋国赶到滕国,因推崇许行的学说而弃儒从农。在陈相向孟子宣扬许行的学说时,遭到了孟子的严厉的驳斥。孟子对社会分工
理论的系统表述以及重视商品等价交换的著名理论,便是在与农家人物激烈的论争中产生的。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的儒农之争,以战国时期孟子与农家人物的思想论争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