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演变
(2025-01-01 22:47:44)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老子创立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原因: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原因: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老子创立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原因: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原因: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