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先生与外王学
(2024-08-21 09:34:34)
正如同古今中外诸大哲那般, 熊先生的外王学 是以其内圣之学,也就是心性形上学为基础的,两者
紧密相连,结合成一不可分的整体。当今研究者多重 其内圣之学而轻其外王之学,显然不合逻辑。须知熊
先生在《新唯识论》中一再标举“体用不二”为其哲学 体系之总纲。 所谓用,并非仅只个人的道德实践,而
更是指此一形上本体在世间之实现,这才是大用。因 此他最终才会由佛返儒,只因感觉佛道耽于空寂,缺 乏刚健活泼的气象。
因此,气魄恢宏的熊先生才会 最终归本于“天行健”的大易。 也因此,当他于 1944 年写完《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完成了内圣之学的建
构后,就开始构思其外王之学。
李泽厚认为原因在于: 但是,由于对现代自然科学以及与之密切 相关的近代西方文明缺乏了解,对这个物质世
界由大工业带来的改造历史和状况缺乏足够 ·34·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年 第 31 卷
认识,不仅使熊的“外王学“和“量论“(认识论) 写不出或写不好,而且使他的这种本应向外追 求和扩展的动态的人本的、感性的哲学仍然只
得转向内心,转向追求认识论中的“冥悟证会 “的直觉主义和 “天人合一 “的精神境界。 [4]
(P276-277、265-310
熊先生的《原儒》之作,正是为了厘清孔子外王 学之真相,他首先提出此一大哉问: 孔子外王学之真相,究为何种类型。 其为
拥护君主统治阶级与私有制, 而取法三代之 英,弥缝之以礼义,使下安其分以事上,而上亦 务抑其狂逞之欲,有以绥下,将以保小康之治 欤。
抑为同情天下劳苦小民,独持天下为公之 大道,荡平阶级,实行民主,以臻天下一家,中 国一人之盛欤。 [2](P450
前一篇: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探讨
后一篇:两部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