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触很深
(2015-11-10 00:04:02)学习感触很深
把握学生已有基础和新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专题的学习,老师们将对美术学科“备学生”的目标、意义、原则、内容和方法有所了解。
美术学科备学生的目标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美术学科亦是如此,教师在备课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美术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思维特点和绘画表现特征,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学习习惯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测他们在学习新教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制定美术课程各阶段学习目标、选择适应学生接受能力的美术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这就是“备学生”。
二、美术学科备学生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教师还要关注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诊、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三、国家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学段划分
我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中心 备内容
专题导语
美术学科中的备内容环节很重要,核心理念是“解读课标、研究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通过备内容,了解备内容的原则;帮助美术教师深入解读课标,把握课标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知道如何确定三维目标;会正确处理美术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习重难点;挖掘教材中的育人价值;拓展教学内容;创设教学评价情境。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