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探索——激趣
1、在美术课堂上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的开放性,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众多的美术知识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所学的某些欣赏知识往往不容易消化,也不感兴趣,不能体会其中的“美”。电脑网络的运用,使美术课欣赏课变成“老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无疑给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活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可以变被动学为主动探究,使枯燥的欣赏课变得“津津有味”
,达到因才择学、因才择教的理想境界。例如美术课本第三册《形形色色的世界》,传统美术课只拥有几幅挂图,学生往往不专心,而且一节课很难讲完。而我课前先上网搜寻有关建筑设计、商品包装、自然界中的景色等素材,再布置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素材收集,课上我提供相应的素材与学生收集的素材相比较,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学生对生活中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知识很快得以理解消化,个个学得“津津有味”大大节约了上课时间,并让学生明白了美是来源于生活,进行美的创造是离不开生活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在网上搜索下载的大量关于本课的相关资料设置为虚拟网站,供学生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自主探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成为了教学目标的确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对于学生而言,主要的收获在于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探索中的过程中,使他们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的认识和看法。
例如:小美第十二册《京剧脸谱》这一课,我先通过文本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文本和图片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理解记忆平时很少接触了解的京剧角色和京剧脸谱的分类;然后,通过点击京剧在线让学生自由选择欣赏声情并茂的京剧名段,分小组辨别京剧的角色和京剧脸变及其代表人物,解决了教学的重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生学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最后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收录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课堂实录,让学生快捷直观的观察和学习自己所喜爱的京剧脸谱的绘画方法,解决了教学的难点。通过这种人与机器的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主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主动探究,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且充分照顾个别差异,为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提供保障。
2、在网上构建美的殿堂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开发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上信息和本校资源构建一个美术学习的环境:如小儿美术园地、书画园地,专栏设置为书画起源、书画历史、世界名画、名家书画、儿童书画、课堂同步、给我留言、友情链接、外国儿童画等栏目。培养学生从网络中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利用美术教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获取知识,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更好的进行美术教学。在我校建立的艺术教育网站中,设立了“网上课堂”和“学生作品”等栏目。学生课后可在网上课堂继续学习,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而借助于网络发表学生优秀作品,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范围和规模,提高了教育质量和规模。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创造性地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两者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把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资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