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文(1)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文,指事字,读作wén。甲骨文有三种字形:一个伸臂跨立的人,胸部刻画一个心字;一个伸臂跨立的人,胸部刻画一个叉;一个伸臂跨立的人,胸部没有刻画任何东西。商代“文马銮铃”金文与甲骨文第三种字形相同。周代金文有甲骨文的上述三种字形。春秋“王子午鼎”金文字形与商代字形近似。战国时期字形也是甲骨文第三种字形。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文。本义在人胸部心脏部位作记号。
远古时期,人类产生意识之后,就开始给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取名字。五脏六腑中,只有心脏在跳动。人们对心脏跳动很好奇,或许有人就在人胸部的心脏部位画上记号。这种记号转换成书写符号,如同甲骨文的各种字形。到文字成熟时,就只剩下一个正面跨立者宽大的胸部,这就是“文”。
许慎的《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文,交错的笔画。象交叉的纹案)。他认为,文是象形字。
但许慎“六书”对象形字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画出的轮廓跟那个物体的外形一样,如日字和月字)”。显然,文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体,而是人在胸部心脏部位做的记号,用来指示身体内部有一颗跳动的东西。
而许慎对指事字的定义是这样的:“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看见就可以辨识,观察就知道字义,如上字和下字)”。“文”的甲骨文字形完全符合指事字的定义。
这种作记号的活动,后来演变为氏族部落在身体上刻画各种图案的习俗,叫做文身。《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东方的族群叫夷,他们披散头发,身刺花纹,有的还不吃熟食)。
人们把认为美的图案刻画在身体上,引申为美丽的,美好的。《史记·孔子世家》: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于是选了齐国漂亮的女子八十人,都穿上华丽的衣服,跳起《康乐舞》)。
未掌握技巧时刻画的图案往往乱七八糟,引申为杂乱。《尚书·洛诰》:祀于新邑,咸秩无文(在新邑举行祭祀,都已安排得有条不紊了)。此义后来写作紊[wn]。
引申为纹路,花纹。《诗经·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pèi]央央(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此义后写作纹。
引申为涂抹,掩盖。《论语·子张篇》: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对自己的过错一定会进行掩盖)。如,文过饰非。
远古人以为自然的力量刻画出来的痕迹,指自然现象。如,天文,地文,水文。
远古人把看到的事物刻在岩石上,后来演变为书写符号。《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如,甲骨文,石鼓文,英文。进一步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如,文言,文白间杂。
引申为用文字写成的词句,由词句构成的篇幅不长且独立成篇的文字。如,文章,文采,文风,诗文,文化。
引申为以文字为职业的人。《韩诗外传》: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如,文人,文臣,文职。进一步指社会科学。如,文科。
引申为文字工作者的气质、性格优雅,柔和。如,文质彬彬,文雅,文弱。进一步引申为事物不猛烈。如,文火(小火)。
引申为法律条款。《史记·汲郑列传》: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刀笔吏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言诋毁,构陷他人有罪)。如,舞文弄墨。
引申为官方书面材料。如,公文,文山会海。
铸造钱币都要用文字标注币值,后指铜钱单位。如,一文钱(一枚铜钱)。现代广东话“一文钱”就是“一元钱”。
指纺织物的计量单位。《后汉书·御服志下》:凡先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凡两支纺线搓在一起为一系,四个系搓在一起为一扶,五个扶搓在一起为一首,五个首搓在一起为一文)。
旧时的礼节是用约定俗成的身体语言来行礼,如同画符号。如,虚文(没有意义的礼节,空洞的文字),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演奏鼓乐时,鼓槌舞动如同画符号,借指鼓乐,泛指曲调。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用于帝王的谥号,勤学好问叫文。如,周文王,汉文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