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探:百家姓之茹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茹,形声字,读作rú。甲骨文尚未发现此字。春秋“疋[sh]鄱[pó]戈”金文上下结构,上为两棵草,下左为一竖,下右似为马头形。战国时期竹简字体,与春秋金文大致相同。篆文变化较大,草字头之下的字形,从似马头讹变为女字,另加口表示吃。隶变后,楷书写作茹。本义给马喂草。
引申为人吃的菜。西汉·枚乘《七发》:秋黄之苏,白露之茹。(佐以秋天变黄的紫苏,被秋露浸润过的蔬菜。)《汉书·食货志上》: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hù]果蓏[lu]殖於疆易。(围绕庐舍种植桑树,菜地有田垄,瓜果类作物种植在田边。)
菜可吃叶,也可吃根,引申为植物的各种根。《周易·泰卦·一阳》: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拔茅草会连同茅草根一块拔出,是出征的吉兆。)如,拔茅连茹。
引申为吃。《诗经·大雅·烝[zhng]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礼记·礼运》:(昔时)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远古时人们不懂得用火做熟食,于是,生吃草木之实和鸟兽之肉,喝鸟兽的血,连肉带毛的生吞。)如,茹素,茹荤。进一步引申为忍受辛苦。如,含辛茹苦。另外,江浙一带曾称贪吃者和能吃粗食者为茹。
东西吃下肚,引申为包含。唐·皇甫湜[shí]《韩文公墓铭》:(韩愈的文章)茹古涵今,无有端涯。(韩愈先生的著作,博古通今,包罗万象。)如,茹内(容纳)。
贪吃肠胃会饱胀,引申为堵塞。《唐律疏议》:诸船人行船、茹船、泻漏、安标宿止不如法……笞五十。(凡开船之人,船舶航行,堵塞漏洞防渗漏,排泻船上积水,安全标志设置,停泊夜宿,未按法律规定办理的……鞭笞五十。)
引申为围堵,包裹起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十月初冻尚暖,未须茹甕[wèng];十一月、十二月,须黍穰[ráng]茹之。(十月,开始上冻但还不算很冷,无须把酒酿瓮围裹起来。十一月、十二月,则必须用黍子的秸秆把酒瓮围起来保暖。)
包裹起来的东西是什么或发生什么变化,只能揣测,引申为猜想,估计。《诗经·国风·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非铜镜,不可以猜度。)
草或菜被连根拔起,引申为死了。晋·左思《魏都赋》:有靦[min]瞢[méng]容,神蘂形茹。(面露愧色,神灭形消。)
动植物死后,如不妥善处理,就会变质霉烂,散发出臭味,引申为腐臭的。《吕氏春秋·纪·仲春纪·功名》:以茹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用臭鱼驱除苍蝇,苍蝇会越来越多,难以禁止。)
放久的蔬菜会因失去水分而发蔫变软,引申为柔软。《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拿着柔软蕙草揩抹眼泪,热泪滚滚沾湿我的衣裳。)
由蔬菜发蔫变软,引申为人的性格优柔寡断。《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办事迟疑而没有成效,软弱怯懦而优柔寡断,好坏不分而无一定原则的,可能灭亡。)
茹并非如字加草字头。如字的甲骨文是左右结构,左女右口或左口右女,其本义是女子唯唯诺诺,包容顺随。而茹字的草字头之下不是如字,而是左边一竖(似草),右边似马头的简笔,其本义是给马喂草。
茹,本义给马喂草。给马喂草之人,就可能被称为茹,或许这才是茹姓的源头。
据文献记载,茹姓来源有:
1.出自如姓。三国时期,曹魏陈郡丞叫如淳,其后代子孙在“如”字上加草字头为茹姓。
2.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时郁久闾氏建立柔然国,也称蠕蠕或茹茹。柔然部族后被突厥吞并。部分族人入中原后,以茹为氏。
3.出自古代民族。南北朝时,后魏时代鲜卑族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一作普陆茹氏或普陋茹氏)。唐朝时期,白马氐羌民族。族人中有茹氏。
4.出自职业。茹人,亦称茹者,是古代城池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的职业人,有俸禄无官职。生活垃圾包括老菜叶、烂菜叶以及枯草、落叶等。秦汉时期设如京使,亦称如京吏,是在京城待命,随时接受朝廷召唤的武将。以上两种职业人的后裔中,有以先祖的官职为氏的,称茹氏。
5.出自改姓。隋太祖杨忠英勇善战,被西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其后代中有以茹为氏的。
茹氏如今人口17万余,按照人口数量排名当在第300位之后。
诗曰:
茹指拿草来喂马,
引申之义数量大。
不吐不茹性刚正,
茹古涵今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