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秦

(2019-02-18 13:56:07)
标签:

杂谈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秦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秦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秦,会意字,读作qín。甲骨文字形是上下结构,上为双手持杵(午),下为秝[lì]。金文有五种字形:一是《史秦鬲》字形与甲骨文相同;二是《洹秦簋》字形上下结构,上为双手持杵,下为禾;三是上中下结构,上是双手持杵,中间增加臼字,下为秝;四是《救秦戎鐘》字形,上下结构,上午,下秝;五是《师酉簋》字形,上下结构,上为四只手(多人)持杵,下为左右结构,左禾右又。战国时期,《云梦杂抄》秦简字形上下结构,上为双手持杵,下为禾。篆文整齐化。隶书上下结构,上部双手持杵变为春字头,下为禾。楷书写作秦。本义持杵槌打谷物颗粒。
        《说文解字》认为秦字“从禾,舂省”,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甲骨文字形中是没有臼的。说明秦字产生之时,人们是直接用杵在地上槌打谷物的。金文秦字有臼,说明生产工具在进步,脱粒效率更高。很可能此时放进臼中的是谷穗,而不是整棵谷子。
        秦本义为双手持杵槌打谷物,以便使谷粒和壳分离。这说明,秦字出现在原始农业时代。人们发现谷物脱壳之后比带壳好吃多了,于是就想办法脱粒。或许,开始有人用打猎的棍棒敲打谷物,外壳打碎之后,就获得了谷粒。然后,再用簸箕迎风一扬,破碎的谷壳和谷粒就彻底分开了。
        后来,人们改进了工具,把打猎的棍棒做成杵(午),双手持杵上下不断地槌打谷物,提高了效率。人们把这个过程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秦。而发明了这种脱粒方法的人,称为秦。这种方法推广到整个氏族部落,秦成为氏族部落的名字。
        因为秦做了部落名,持杵槌打谷物脱粒之义另造挃[zhì]表示。至,本义箭射过来。古代战场上,射箭是一波一波的,如同持杵一上一下槌打谷物的动作。《淮南子·兵略训》: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五个指头轮流弹击,不如手指握拳给予一捣)
        后来,挃借用作表示收割谷物的声音。《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刷刷地收割,多多地堆积。)
        于是,持杵槌打谷物脱粒之义另造一字擣[do](手+濤省形)表示。持杵槌打谷物脱粒一上一下,犹如海浪波涛。因为波涛只有在海岸才能形成,因此擣又出现异体字搗[do]。后来,搗成为正体,简化后写作捣。
        经过上述曲折的演变过程,现在人们用“捣”替代了“秦”,除了持杵槌打谷物脱粒之义,还引申为毁坏,因为稻谷外壳只有被击碎,才能和谷粒分离。如,捣毁,捣蒜。

        或许,在古秦地,人们首先发明了双手持杵槌打谷物脱粒的方法。秦成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人称秦氏,有可能建立方国秦国。
        据史料记载,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据文献记载,秦姓来源有:
        1.出自嬴姓。秦氏是少昊金天氏的直系后裔。其裔孙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赐姓嬴。其后代嬴非子因善养马,得周孝王赏识并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朝灭亡之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
        2.源于姬姓。周文王之孙、鲁国侯伯禽的裔孙封地在鲁国秦邑,后代子孙随以所居邑名为氏。
        3.源于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等族人中有秦姓分布。
        4.源于外夷。古代大秦人(即罗马帝国)来华滞留不归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另有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七友之一的秦不虚,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秦不虚之后已经无世系资料可考。
        秦姓现在全国人口约320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74位。

诗曰:
持杵脱粒谓之秦,
远古发明造福人。
朝秦暮楚无原则,
秦皇功绩越古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