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探:百家姓之扈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扈,形声字,读作hù。尚未发现甲骨文、金文中有扈字。篆文左上包围,由户和邑组成,隶变后,楷书写作扈。本义户方国。
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从最初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社会,发展到部族、部落,再到方国。方国又可称为邑。从扈字看,本义当是户姓方国。
据考证,户方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秦代改称鄠县,1964年改称户县,2017年改称鄠邑区。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扈是“夏后同姓所封,与启战于甘者,在鄠有扈谷甘亭。”但从文字的发展规律看,当是先有户后有扈。或者说,扈字在夏朝已经出现,只是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这个字形。当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扈字,并不代表扈字不存在。
户,指的是屋子只有单门。两个户对开的则称作门(門)。远古人群居在一起,每家的屋子都只有单门,即户。这些人居住在一起,就称为户邑,合写为扈。
单门的屋子,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人和人相随一样,引申为众多随从,护卫,侍从,仆役。司马相如
《上林赋》: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随从众多,来自四支卫队。)《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南郢到郑国,有数千里之遥。大夫死了好几个,杂役、侍从死了几百人。)如,扈行(随从君王出行),扈侍(随侍君王),扈游(随从君王出游)。
引申为保护,爱护。唐·陆龟蒙《早春》:数枝花纇[lèi]小,愁杀扈芳人。(枝头花蕾小,愁杀护花人。)
单门的屋子一个挨一个,引申为众多,广大。《礼记·檀弓》:南宫绛[jiàng]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zhu]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南宫绛的妻子死了婆婆,孔子教导她怎么盘服丧的发髻[jì]:“你不要盘得太高,也不要盘得太大。用榛木做簪子,其长一尺;束发的布条,其剩余垂下的部分是八寸长。”)(注:南宫绛的妻子是孔子的侄女。)《淮南子·要略》: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风,以储与扈冶。(天地之道,与夏禹、商汤和周文王的行事作风相合,都是心怀宽广。)
有一个相关字鄠,形声字,读作hù。鄠,左右结构,左雩[yú]右阝(邑)。甲骨文雩字是上下结构,上为雨,下为于(芋头)。鄠,就是雩邑。或许,远古人经常看到大雨落在芋头叶子上,发出呼呼的声音。
远古人曾经穴居、半穴居,后来才学会盖有墙体的屋子。他们为挡雨避寒,因地制宜,用各种草铺苫在屋顶。芋头叶曾成为苫屋的原料。用芋头叶铺苫的草屋,就叫做“宇”。
或许,这种单门的屋顶铺苫的就是芋头叶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户、扈和鄠三个字成为了同义词。
扈姓,或许就是住有单门屋子的氏族部落。他们首创了单扇门,这样进出屋子就方便多了。人们把单扇门记录下来,写作户。人们争相效仿,不断盖更多的单扇门屋子。于是,单扇门的屋子越来越多,就形成了城邑,称为有户邑。由于这一发明创造,人们就把住单扇门屋子的人称为有扈氏,还建立了方国。
据文献记载,扈姓来源于:
1.姒姓。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夏朝,自称夏后启。这破坏了传统禅让制度,引起了同是大禹后人的有扈氏不满,就起兵讨伐夏后启,却被启灭国。国人以扈为氏。
2.鲜卑族。鲜卑族有“扈地干”氏,进入中原之后,改为扈、干两姓,融入汉族。
扈姓如今人口很少,没有详细数据。
诗曰:
扈字本是指户邑,
单门屋子成片区。
挨个屋子单扇门,
好像随从跟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