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张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张,形声兼会意字,繁体字作張,读作zhng。甲骨文、金文尚未发现此字形。战国时期竹简字形左右结构,左弓右长[zhng]。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張,简化字写作张。本义给弓装弦。
张由弓和长组成。长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位长者的样子。弓和长组合在一起,表示要想给弓装弦,需要长者操作。长者代表熟手,有经验的人。《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天道如同给弓装弦,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
开弓射箭,有弓无弦也枉然。当把弦安在弓上时,弓就撑开了,引申为打开。《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我的弓已拉开,我的箭已在手。)
张是装弦的弓,弛是没弦的弓,张弛成为反义词。《礼记·杂记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改弦更张(弦比弓更易损坏,给弓换新弦就叫改弦更张——换了新弦,就更新了弓)。
弓有弦,曾经做过乐器,称为弓琴。其他有弦的琴,可能源自弓琴。弹奏弓琴的人称为师。琴瑟之弦需要调好松紧,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张引申为调整琴弦。唐•张籍《宫词》:“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
给琴、瑟、筝等装弦,是为了演奏,张引申为演奏。《战国策•秦策一》:“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奏乐设宴,出郊三十里迎接。)
古代的灯笼有类似弓的部件,张引申为做灯笼。如,张灯结彩(喜庆之时,大街小巷都要把做好的灯笼挂起来,在显眼的地方系上彩绸)。
给弓装弦,拉弓射箭,就扩大了弓与弦的距离和空间,引申为打开,展开,伸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侍从们想要杀相如,相如圆睁双眼大喝一声。)如,张望,纲举目张。
张字由实词变虚词的量词,所有可以张开、展开或者平面之物均可以用张做量词。如,一张纸,一张图,一张床,一张弓,一张桌,纸张(纸的总称)。
顺便说一下,因为张和章都读zhng,都是姓,口语中分不清楚是哪个字。因此,姓章的人自我介绍一定会说:“我姓章,立早章。”姓张的人自我介绍大都会说:“我姓张,弓长[cháng]张。”有人考证,“张”在古代是管理弓的负责人(长)。所以,姓张的人向别人自我介绍时应该说,“我姓张,弓长[zhng]张”。不过,“弓长[cháng]张”的说法已经约定俗成。
张的衍生字有一个,即涨,本义河水水位升高。如,涨潮。此义读作zhng。引申为:
上升。如,涨价,涨工资。此义读作zhng。
体积增大。如,泡涨了,脸涨红。此义读作zhàng。
多出来。如,钱花涨了(超过收入或预计),涨出了半尺布(多出半尺布)。此义读作zhàng。
远古时期,人们制作弓箭是为了狩猎或者与敌人作战。由于社会分工趋于精细,制作弓成为一门技艺。人们把给弓装弦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张。久而久之,人们就把掌握给弓装弦技能的人称为张。族人便以张作为氏族的图腾标识,人称张氏。
据文献记载,张姓来源有:
1.出自黄帝。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曾经做过弓正(正是官名,管理某一方面的人被称为某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2.出自姬姓。春秋时,周武王的儿子叔虞被封在唐国做国君,其子燮改国号晋。晋文公时,唐叔虞的后裔中有个人叫解张,字张侯,为介子推鸣不平而成为晋国大夫。其子孙有以其字作为姓氏的,称张氏。
3.源于改姓。东汉有个叫聂台的人,因故和别人结了仇,为躲避仇家追杀,改姓张,逃到雁门隐居。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张辽就是其后裔。
4.源于赐姓。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对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赐姓张。元朝末年蒙古族大将伯颜帖木儿,归顺明朝后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以张姓。女真族有个叫咎卜的人,英勇善战,被明成祖朱棣赐以张姓。
5.源于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族人中有张姓分布。
张姓现如今人口9450万(2010年),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3位。
诗曰:
张指给弓安装弦,
有弦之弓能射箭。
一张一弛文武道,
张灯结彩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