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探:百家姓之郦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郦,繁体字写作酈,读作lì。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尚未发现。篆文左右结构,左上为丽,左下为鹿,右为邑(阝),楷书写作酈,简化字写作郦。本义有鹿角的地方。
这里的鹿,是指鹿科动物。鹿与其他动物不同,雄鹿不像犀牛只有一只角,也不像牛羊的角长出来后跟随一生。雄鹿的角一年长一次,春长冬落。春天开始长角,三四个月后,完全骨质化,非常坚硬。这时,正是雌鹿的发情期。鹿角正好用来与其他雄鹿战斗,争夺与雌鹿的交配权。雄鹿角有两个作用,一是吸引雌鹿,角长得越大、分叉越多,就越能吸引雌鹿。二是用角和其他雄鹿战斗,赶走竞争者。交配期过后,到了深秋或冬季,鹿角就会自动脱落。这样一来,有利于雄鹿保持能量过冬,来年春天再长出新的鹿角。
研究发现,鹿角并不单纯是雄鹿的“武器”,还与其繁殖能力有关。鹿角越长,分叉越复杂,雄鹿的繁殖能力就越强,越能吸引到更多的雌鹿来交配。这与雄孔雀的长尾羽有同样的功能。
远古人发现了雄鹿角的特性,就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麗,即鹿长着左右两个对称的树杈状的角。鹿角每年秋冬就脱落,人们可以拾到鹿角,因此,酈就是有鹿角的地方。
据考证,远古时期,中国这片土地比现在温暖湿润,适合鹿科动物的生长。考古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鹿的化石,而且是很多种。鹿科动物也用不同的文字符号记录下来。如,鹿,包括梅花鹿、白唇鹿、坡鹿、豚鹿和马鹿。麋[mí],包括麋鹿、驯鹿(四不象)和驼鹿。麈[zh],专指驼鹿,也称堪达罕(满语)。麞[zhng],又名麕[jn]或麇[qún],现在写作獐。麂[j],小麂、赤麂、黑麂、黄麂、林麂、毛冠鹿和水鹿。麅[páo],现在写作狍。
酈字由丽、鹿和邑组成,而丽作为麗的简化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陈麗子戈》的铭文里。先周甲骨文的麗,是鹿长着一对树杈一样对称的角,并在鹿角处画上椭圆形符号,强调鹿角,本义是雄鹿的角。
雄鹿角是成对生长的,麗(丽)引申为两个,成双成对。《周易·兑卦》: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两个相互联系的沼泽,就像两个君子处朋友,相互学习,互利双赢。)《周礼·夏官司马·大驭·校人》:丽马一圉[y],八丽一师。(每丽有两匹驽马,设一个掌管马的人,称一圉。八丽有十六匹驽马,就设一个管理者,称圉师。)如,丽偶(文章中的对偶)。由于丽字被引申义专用,此义的丽另加亻,写作儷(俪),表示夫妇。如,伉俪。
雄鹿角是为了吸引雌鹿的,与雄孔雀、野山鸡、大公鸡的彩色长羽毛的功能一样,引申为(雄性)好看的,漂亮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
yì]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这段话,美和丽都用来形容男子。后来,美和丽才演变为形容女子。杜甫《丽人行》:长安水边多丽人。
雄鹿角每年一生一落,角与身体似乎不是一体的,可以分离,引申为附着,依附。《周易·离卦》: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日月依附于天而运行,百谷草木依附于土地而生长。)《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天子牵着牲牛……走进庙门后,拴在庭中的石碑上。)
由于远古鹿科动物广泛分布,因此地名中叫做丽的并不少见。如,陕西蓝田的山区,就称为丽山。秦皇陵遗址公园又称丽山园。如果说,鹿科动物的角统称麗(丽),而马鹿的角则被称为驪(骊)[lí],有骊的山称骊山。此外,丽江、丽水,都与鹿有关。
郦姓,或许源自远古有大量鹿群的地方。住在那里的人们,经常可以拾到脱落的鹿角,觉得很漂亮。于是,人们就把丽或郦当作自己氏族的图腾标识,并以此为氏,可能是希望子孙后代长得漂亮吧。
据文献记载,郦姓的来源有:
1.源自黄帝后裔。夏朝建立后,夏王禹封黄帝后人涓于郦邑,建立郦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关西北4公里赵店乡郦城村。春秋中期,郦国被晋国攻灭。郦国宗亲族人被周惠王封于陈留(河南省开封市),以原国名为氏,称郦氏。
2.源自女娲后裔。商代,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骊山一带有郦(丽)国,是女娲的后代。西周时,其国君被封为男爵,成为一方诸侯。郦国又称郦戎国或骊戎国,后被晋献公所灭,国人以郦为氏。(注:骊山、郦山和丽山,从文字上说,可以相通。骊,即马鹿角,更明确了物种。)
郦姓如今人口数量很少,没有具体数据。
诗曰:
郦指鹿角所在地,
雄鹿长角很美丽。
美丽本指男子汉,
原跟女子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