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谈:教师节前谈教字

(2018-09-09 09:39:57)
标签:

杂谈


汉字趣谈:教

        教,会意字,读作jiào,jio。甲骨文左右结构,左又为上下结构,上爻下子,右父,左右部分可互换,有的甲骨文省略子字。爻表示算筹,子表示孩童,父表示手持算筹,进行示范。金文大致相同,但父字讹变为攴[p],击打或击打用的戒尺。战国竹简除继承甲骨文外,有的把子字替换为言字,甚至简化为上下结构,上爻下言,强调讲解。籀[zhòu]文用心字代替父字,强调要用心引导、启发孩童。篆文选择甲骨文三部分组成的左右结构,隶变后,上爻下子变形为孝字,父字讹变为攵(反文)。楷书写作教、敎和斅,现规范为教。本义示范与讲解,身教加言教。

        教字当是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才出现的。《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人出生后,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这些都是后天父母教授才会。其他技能,更是不教不会,不学不懂。甲骨文中,父和攴同源,都是手持算筹,后人都倾向于攴(手持戒尺),演变为“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论,有违造字本义。

        学校和教师,都是在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在没有学校和职业教师之前,教育儿童的责任当然是父母,特别是父亲的责任。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当人类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各种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父母难以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孩童要获得专业知识需要专业人士传授。这样,教师这个职业就出现了。教授一个或者几个王子的人称作太师或者太傅。

        教,父亲先做一遍,儿子跟着模仿一遍,即父亲画个乂,儿子也画个乂,这就是爻的来历。《广雅释诂三》:教,效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引申为教导训诲。《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吃饱穿暖,安逸享乐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如,因材施教,受教。

        教育离不开示范好讲解,引申为启蒙,开化。《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根据以上五种地形的生长物所形成的人民的生活习惯,而施行十二个方面的教育。)《周礼·地官司徒·乡师》: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乡师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所治理之乡的教育,评断乡中官吏的治理情况。)如,教书,教课。

        给人做一个坏示范,指使别人去做坏事,引申为唆使,撺掇,怂恿。如,教人做坏事。都是他教的。此义也可写作叫。如,他叫我做的。

        由攴的手持戒尺,引申为强制,迫使,让。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里,“不教”和“度”连用,意思是迫使匈奴不得翻过阴山南下。惨痛的教训也会迫使人自省,改过自新。如,教人惭愧,教人自新。

        做示范和讲解的人,指传授知识者。如,教师,教授,教练。

        做示范和讲解的出版物。如,教材,教程。

        示范和讲解的地方。如,教室,教堂。

        示范和讲解某种学说。如,儒教,又称儒家,儒学。

        只信奉某一种示范和讲解,指宗教。如,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教堂,教条,教义。

        带教的字只有一个:漖,jiào,义同滘,河道分支或会合的地方。如,东漖(在广州芳村)。挨着东漖有一个茶滘。

        教姓,宋版《百家姓》未收入,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总体来看,教姓源自古代从事教育的官职的后代。

        据文字记载,教姓的来源。

        1.源于官位。西周《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的职责之一就是掌管教化。汉朝以后,担任社学教育的官员称“教官”,即负责掌管、督导教育之官,同时还有专门管理文庙祭祀、办学。教官,在古代亦称校官、学官等。他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的,称教氏。

        2.源于官位。秦朝始设博士之官,担当诸生教育事宜,汉承袭秦制。后历代皆仿汉制。唐太宗李世民大力推广全民教育,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开设学馆,遍置担当学生教育之任的博士官,称其为“教授”。宋朝设置教授官司掌,属员有教授、学正、教谕等,一直沿用至清朝,职能与第一个渊源中两周时期设置的教官基本一样。民国以后,“教授”之称成为教育领域的资格职称,不再具有行政职能。历朝历代的教授、学正、教谕等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的,称教氏。

        3.源于官位。唐朝开始设置教坊司,隶属内廷太常寺。教坊官员负责掌管教习音乐、典俳优伶杂技等。教坊制度一直到宋朝,又改隶太常寺,主官为教坊使,次官为教坊副使。在教坊使、教坊副使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均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的,称教氏或坊氏。

        4.源于满族。满族觉禅氏,又作觉察氏,汉义“教场”。清朝中叶以后,觉禅氏家族中即开始以“教场”本义冠汉姓为教氏,亦有改汉姓为觉氏的。

        教姓如今人口数量很少,没有具体的数据。


诗曰:

教指示范加讲解,

传授知识智慧开。

教无常师学无涯,

教学相长启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