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蓬
蓬,形声字,读作péng。甲骨文、金文尚未发现。篆文上下结构,上艹下逢,两个以上的草相遇,隶变后,楷书写作蓬。本义蓬草。
蓬字由艹、逢组成,逢由夆、辶组成,夆由夂、丰组成。夂是倒止(脚),义为走到,丰是封的初文,指植树为界。夆是来到边界(封,植树为界),辶是来到。逢,会意两个不同氏族部落的人同时来到边界,他们相遇在一起。
蓬字,指原来生长在不同地方的草,秋天根部断开,整棵草缩成一团,随风滚动,便于草籽在沿途播撒。滚动中,两棵没有生长在一起的草就会相遇在一起,就像两个氏族部落的人来到边界相遇在一起一样。于是,远古人就把这种草取名叫蓬。西晋·潘岳《西征赋》:飘萍浮而蓬转。(萍随风在水上浮动,蓬草随风在地上转动。)如,蓬转(干枯的蓬草缩成团随风飞转)。
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成片生长,郁郁葱葱,非常茂盛。《说文解字》认为,“蓬,蒿也”,可能许慎分不清蓬和蒿,其实蓬蒿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zng],于嗟乎驺[zu]虞!(从繁茂的蓬草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如,蓬生麻中(比喻生长环境非常重要。)
秋天,干枯的蓬草缩成团,枝叶弯曲搅和在一起,难分难解,引申为散乱。《庄子·说剑》: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我王接见的剑士,都是头发蓬乱,鬓发突出。)《西山经·玉山》西王母蓬发。(西王母头发散乱。)如,蓬头垢面。
蓬草生长期,非常旺盛,引申为草木茂盛的样子。如,蓬蓬,蓬勃。也表示年轻人风华正茂,如,朝气蓬勃。
莲藕一类植物的果实,被外苞裹着长在一起,称为莲蓬,似相逢在一起。
蓬草因秋天干枯缩成团而得名,有可能远古人曾经用蓬草盖房,引申为破败的。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如,蓬窗(草窗,意为破败的窗户),蓬户瓮牗(蓬草编成的门,破瓮做的窗户,形容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蓬荜生辉。
蓬草杆很细,干枯后又弯弯曲曲,引申为人愚笨,用于自谦。《庄子·逍遥游》: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样看来,你老先生的思路仍旧扭曲如蓬草一样啊!)如,蓬心(茅塞不通的头脑。谦辞,用以表示自己见识浅陋,蠢笨)。
只有在秋天才会见到干枯的蓬草缩成团随风滚动,借指天文现象。蓬星,古代指新星或彗星。
虚化为量词,用于枝叶茂盛的花草等的一团。如,一蓬竹子,满山毛竹,一蓬挨一蓬;一蓬金黄如紫红的光雾升上屋顶。
蓬莱仙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蓬莱,蓬草、莱草的合称,莱草就是野灰菜,也叫藜。蓬莱山上或许长满了蓬草和灰菜,又因为蓬莱山靠海,容易发生海市蜃楼,远古人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以为是天上住着神仙。八仙过海的故事,也源于蓬莱。
远古,生活在蓬草茂盛之地的人们,发现了蓬草的特性,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蓬。他们以蓬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并建立了方国,称蓬国,国人则称蓬氏。当今四川有蓬山、蓬溪县,或许是古蓬国的遗存。
据文献记载,蓬姓的来源有:
1.源于姬姓。西周时期,周天子割出巴国的伏虞邑,封自己的庶子于该地,因伏虞邑中有蘕山,因称蘕邑(今四川营山安固),建立小诸侯蘕国。蘕是蓬的讹写。西周晚期,被巴国吞并。蘕国被吞灭后,即有蘕国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以国名为姓氏。
2.源于植物蓬草。传说,汉武帝时期有个人名叫球,北海郡人(今山东烟台蓬莱)。球上山伐木,见到一金碧辉煌的宫殿,有四佳人正弹琴。蓬球害怕,忙退出来。回头一看,宫殿不见了。他吓得赶紧跑回家。家已蓬蒿丛生,房屋都变成废墟。一问才知已是汉哀帝时期,时间过去九十余年。于是,球指蓬草为氏,自称蓬氏,史称蓬球,其后裔子孙世代沿袭蓬氏至今。
3.源于傣族。汉朝时期,有古泰族,属于以国名为氏。蓬国,亦称掸国、擅国、泰国,是汉朝时期古泰族早期建立的国家。蓬国故地在今缅甸联邦共和国东北部的掸邦一带。后来,蓬国(掸国)的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以国名为姓氏,称蓬氏。
蓬姓如今人口很少,排名在300之外,没有具体数据。
诗曰:
蓬草丛生很常见,
生时茂盛死成团。
蓬荜生辉迎贵客,
朝气蓬勃美少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