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谈:百家姓之乌
乌,象形字,读作w。甲骨文尚未发现此字,周早金文都是没有眼睛张嘴冲天飞去的鸟状,周晚毛公鼎是有眼的。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烏,简体字写作乌,没有眼的鸟。本义乌鸦。
远古人开始用符号表述一种事物时,都抓住其特点以区别于他物,如,牛,羊。这样的符号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是什么。
众所周知,乌鸦与其他鸟相比,特点就是浑身黑色。远古人想出一个办法,用没有眼睛的鸟表示。繁体字的鸟写作鳥,乌则写作烏,非常绝妙。
远古人们常见的乌鸦都是黑色的,乌引申为黑色。《诗经·国风·邶风·北风》:莫红匪狐,莫黑匪乌。(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如,乌云,乌发,乌烟瘴气。
或许,远古人们还观察到太阳黑子活动,误以为乌鸦在太阳上飞,把太阳称为金乌或者赤乌。古代神话传说,乌鸦蹲居在太阳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或“赤乌”。金乌形象原是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大概是为了进一步神化这只金乌,它总得有一点和现实中的乌鸦不一样才好。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太阳海上升起来,红色光辉照云霞。)白居易《劝酒》: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天老地荒岁月久,月亮跟着太阳走。)
唐代以前,乌鸦在主流文化中是有吉祥寓意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传说。《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乌鸦还传有反哺父母的行为,被称为孝鸟。唐以后,或许因为乌鸦喜食腐肉的习性,逐渐成为人们讨厌的鸟,直到现在。
乌鸦全身黑色,如果是在黑夜,就看不见乌鸦了,引申为没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乌有先生,就是没有这事。)后因称假设的、非实有的为“子虚”或“子虚乌有”。
乌黑就看不见,当然要问在哪里,是什么,引申为何、哪里。韩愈《五箴》:不知言之人 ,乌可与言?(不明白你的话的人,哪里可以和他说话?)
古文中,乌与乎连用,乌乎,后又写作呜乎,或者呜呼。一作叹词。表示叹息:呜呼哀哉。
同时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借指死亡:一命呜呼。
由于乌字专用为黑色,人们另造了两个字表示这种鸟,鸦[y]和雅[y]。鸦和雅都是形声字,都是强调这种喜欢大叫的鸟。鸦和雅原来是异体字,后来字义分化,鸦继续保持本义。周人认为,乌鸦是吉祥鸟,富有智慧,懂得感恩。乌鸦反哺父母和乌鸦衔石喝水的故事,广为流传。
远古人们喜欢乌鸦,连它的叫声都认为是好听的、优雅的,并把王公贵族聚会时的歌舞称为雅乐,把官话叫做雅言。因此,雅就有了高尚、庄重、和谐的意思,如高雅,典雅,优雅。高雅的宫廷乐歌要有一定的规范,于是雅又有了合乎规范的意思。如,大雅之堂。《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又分为《小雅》、《大雅》合称“二雅”。另外,古代有乌师这个职业,指在妓院教唱或伴奏的乐师。
另,因为乌鸦喜群聚,人们把群聚的乌鸦也造了一个字表示,这就是於[w]字(详见《汉字趣谈:百家姓之於》)。
带乌的字有:
1.呜,乌鸦的口,引申为乌鸦在叫,又引申为人的哭声。
2.坞,小障蔽物,防卫用的小堡,就像乌鸦在夜里那样不容易被发现。
3.邬,有乌鸦的地方(右耳旁,邑)。
乌既然源于乌鸦,乌姓也就源自乌鸦。远古人认为乌鸦是吉祥鸟,同时乌鸦还喜欢成群聚集,一次都有上万只,说明乌鸦有强大的繁衍能力。因此氏族部落以乌为图腾标识,有吉祥和多子多孙之意,希望子孙吉祥如意和家族越来越壮大。
据文字记载,乌姓来源有:
1.源于姬姓。相传黄帝玄孙金天氏少昊作东夷部族首领时,设置乌鸟官职,专职负责掌管高山丘陵。乌鸟氏的后裔子孙多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乌鸟氏,后简化为单姓,称乌氏。
2.源于姜姓。春秋时期,陇西西戎族乌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乌氏国被秦国攻灭后,其国人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的,称乌氏,这就是关中乌氏。
3.源于古代民族。先秦至汉朝的古越族,汉唐时期的古羌族,汉朝时期的西戎族,汉魏晋时期的东胡族,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都有取乌为氏的。
4.源于少数民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彝族、苗族、傣族、侗族、佧佤族、僳僳族、裕固族、土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乌氏族人分布。
5.源于官位。两周时期设置官职罗乌,专门负责管理用网捕鸟的猎人,以饱君主贵胄们的口福。在罗乌、罗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的,称乌氏。
乌姓人口如今数量比较少,没有具体数据。
诗曰:
乌鸦好似无眼鸟,
漫天飞翔大声叫。
日中黑子如乌飞,
感恩反哺人仿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