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汲
汲,形声兼会意字,读作jí。甲骨文尚未发现此字。西周己侯壶铭文有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一只手拿着取水工具桔槔(jiégo),左边是河岸和河水的样子。篆文整齐化,手持桔槔写作及,河岸和河水写作三点水氵,隶变后,楷书写作汲。本义用桔槔取水。
桔槔,俗称吊杆,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原始取水工具。《说文解字》认为,“汲,引水于井也。”但是,至少在商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桔槔取水用于农业灌溉。从生产工具发展规律看,因为井需要开凿,河湖则只要有吊杆就可以取水,人们应该是先从江河湖泊取水,然后才从井里取水。所以,汲字的本义是用吊杆从河里取水,后来推及用所有的工具取水。取水处既可以是河湖,也可以是井。
楷书的汲字,核心部件是及字。及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只手抓着一个吊杆。《说文解字》把吊杆误认为是人。实际上氵加及,意思是用吊杆获取水,得到水。《吕氏春秋·察传》:家无井而出溉汲。(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
远古时期,人类进入原始农业社会,给农作物浇水成了问题,必须有新的工具用于灌溉。于是,人们首先发明了吊杆,从江河湖泊取水,之后又发明了井架、井绳、水桶、挑水的扁担,从井里取水。还发明了水车,可以自动从江河湖泊取水灌溉农田。《韩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腊而相遗(wèi)以水。(居住在山上的人,要到谷底打水,逢年过节,把水作为礼品互相赠送。)汲溉,就是取水灌溉。汲泉,就是取泉水。汲水,就是取水。
用吊杆取水,就是把水从低处的江河湖泊或者井里运送到高处,然后倒到水渠,浇灌农作物,引申为深入到内部获取。《广雅》:汲,取也。汲取经验。汲取营养。
从引水引申为引导、引荐、牵引。如,汲版(古代把竹简用皮绳装订成册),汲引(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比喻提拔官职,引导,引导者)。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豪杰身份低下之时,如果没有遇到引荐他的人,怎么能自己显示才能呢?)
汲汲连在一起,表示吊杆不停地、快速地上下取水,引申为急于得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远古先民发明了吊杆从河湖取水,用于生活和灌溉农田。人们把这一做法用符号记录下来,就产生了汲字。发明和制作汲水工具吊杆的人称为汲氏。他们把汲字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靠制作汲水工具生存发展,繁衍生息。
在古代,取水工具发明之后,会被其他地方采用。凡是用桔槔从河湖或井里取水的地方,都有可能地名中有汲字,而有的族群会以地名为氏。因此,汲姓来源非常复杂。
据文献记载,汲姓来源有:
1.源于箴姓改姓。远古黄帝之子箴的后裔,生活在西周初期的箴姓滑国。该滑国因参与三监之乱被周公旦消灭。箴姓贵族以及国人自此四处分散。其中有一部分人逃到汲水一带(今河南汲县),指地改箴姓为汲氏,后有人省去“氵”偏旁简称及氏。
2.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宣公姬晋的太子伋的食邑为汲(今河南省卫辉市),史称太子汲。太子汲被杀后,其后代支庶子孙以汲为氏。
3.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灵公夺取并占领汲河的一段,今山东省菏泽一带,并封齐宣公的支孙在汲河,称汲君。汲河,也称清河、汲堂河,就是古菏水。其后世子孙以封地名称汲为氏。
4.源于芈姓。为春秋时期,楚国箴尹斗克黄之后。箴尹,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委主任。斗克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的,称箴氏。春秋末期,箴氏族人因躲避战乱而四处分散。其中有一部分族人逃至汲水一带(今河南卫辉),就以地名改称为汲氏。
5.源于职业。两周时期工匠汲人,亦称伋人,专职负责用皮绳把竹简串连成册。其后裔子孙以先祖职业为氏,称汲氏。
汲姓如今人口很少,没有具体数据。
诗曰:
桔槔打水叫做汲,
解决饮水和浇地。
绠短汲深难胜任,
汲引忘疲贤能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