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芮
芮,会意字,读作ruì。甲骨文、金文均未发现芮字,最早的字形为战国时期竹简,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芮。本义小草初生。
内外是一个相对概念,一般来说,大为外,小为内。微小的草种,在适当的土壤气温湿度下,就会发芽,钻出地表。这是草从土内到土外。
小草出来就进入人的视线,被人看见,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草又是从大自然这个外,进入到人的感知这个内。远古人把小草初生后的样子记录下来,用芮字表示。
小草刚刚冒出地皮,很纤细,非常柔弱,用芮代指粗丝绵絮。《吕氏春秋·必己》:不食谷实,不衣芮温。(不吃五谷充饥,不穿丝絮御寒。)
引申为古代作战时系盾牌用的绵絮丝带。《史记·苏秦列传》:革抉(jué)㕹(fá)芮,无不毕具。(从钩拉弓弦的指套、盾牌到系盾牌的丝带,都很完备。)
引申为小草初生时丛生或簇生的样子。《本草纲目》这样描述石龙芮:“三月生苗,丛生”,“其叶芮芮短小(石龙芮的叶子一簇一簇的,又短又小。)”。顺便说一句,石龙芮丛生在川泽的乱石之间,长大之后,枝枝杈杈如龙一般,或许这就是石龙芮的来历。
引申为聚积,集中在一起。晋·潘岳《西征赋》:营宇寺署,肆廛(chán)管库,蕞芮于城隅者,百不处一。(不论各种官署,或是店铺栈房,集中在城市的角落,一百个挑不出一个。)
形容河水像小草丛生那样聚积。《诗经·大雅·公刘》:止旅廼(nǎi)密,芮鞫(jū)之即。(移民止步人稠密,有水之处择而居。)为区别水与草,此义后来写作汭(ruì)。
带有芮的字有:1.焫,ruò,柴草聚积在一起燃烧。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biāo)炭,有何不灭者哉?(如同举烈火投入草丛,以沧海之水浇灌炭火,哪有不消灭的?)焫,又指中医用火烧针以刺激体表穴位。《黄帝内经》: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人的脏器寒则生满病,治疗的方法是采用炙焫解决。)
2.蜹,ruì,指蚊子。蚊子的幼虫孑孓在水中,成虫在空中,都是集中成群出现,因此,蚊子又叫蜹。
破土的小草聚集丛生,有顽强的生命力。远古人发现了这一点,他们用芮这个符号记录下来。同时,他们把芮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祈求自己子孙后代可以像丛生的小草那样,繁衍昌盛,团结友爱。
据传说,他们至少在夏代之前就在渭水河畔建立了方国,称芮国。商汤灭了芮国,建立芮荔国,或仍被称为芮国,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荔,指马荔草,又称马兰,是一种丛生的植物。或许,芮就是荔,荔就是芮。
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周王室派来一个叫姬良夫的卿士,接管了芮国。春秋时期,西元前640年,秦穆公灭了芮国。后来,这里被晋国占领,芮国贵族就在晋国做官。
据文字记载,芮姓来源有:1.源于子姓。商王朝时期,有芮荔国。商灭之后,芮荔国被周王室派人接管。亡国后的子姓芮荔国王族和国民分散到冀州平原,有以故国名为姓氏的,称芮荔氏,后简化为单姓芮氏,是为河北芮氏。
2.源于姬姓。周武王把商代的芮荔国封给卿士姬良夫,建立姬姓芮国。春秋时期,芮国被秦穆公嬴任好攻灭吞并。芮国灭亡之后,子孙和国民便以先祖的封国名称为姓氏,称芮氏,是为陕西芮氏。
另外,夏代的芮方被商灭掉之后,其后人是否以芮为氏繁衍至今,没有文献可考。
芮姓如今人口很少,具体数量不详。
诗曰:
芮字本义草初生,
一丛一丛如丝绒。
蕞芮表示聚一起,
丛芮形容茅草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