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甄
甄,形声兼会意字,壬声,读作zhēn。本义烧制土陶。此字的甲骨文字形尚未发现,篆文字形为左右结构,左为垔,右为瓦。左边的垔是煙(烟)的省略。隶变后,楷书写作甄。
要搞清楚甄的意思,首先要弄清楚其组成部件垔和瓦。1.垔,读作yīn,会意字。金文为上下结构,上为西,即鸟巢,下为壬(讹变为土),即织布梭,意思是鸟用编织的方法筑巢。鸟巢要够牢固,才能承担起一家大小的重量,要密实,阻止鸟蛋和小鸟掉落下去。因此,垔引申为阻塞,阻止。《尚书》:鲧垔洪水。(鲧阻塞洪水。)2.瓦,《说文解字》:“瓦,土器已烧之总名也”。自新石器时代始,人们掌握了烧制土陶的技术,瓦是烧制完成的土陶的总称。
煙(烟),也是因为火被阻塞,不能充分燃烧而产生的。甄,其实是煙加瓦,即烧制土陶的过程。烧制时,把事先做好的干坯放入窖中,点燃木柴加热,瓦与瓦之间要留下逢隙,便于让烟火通过,给每个干坯均匀加热,保证烧制成功,少出残次品或废品。晋·潘尼《释奠颂》: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如同青铜溶液注入模范之中,如同陶土正在烧制。)如,甄陶(陶冶和造就人才)。
引申为制作土陶的全过程。《汉书·董仲舒传》: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就像陶泥放在拉坯机上,只有制作土陶的人才做这事。)
但是,烧制土陶瓦器的时候,很难保证百分之百成功,总会有一定的残次品甚至废品。要把成品和残次品、废品分开,就需要精心细致,甄字引申为精挑细选,仔细辨别。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山涛掌管冀州时,认真选拔了三十多人。)如,甄审,甄别,甄选,甄录,甄品,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引申为培养人才,陶冶。南朝·梁·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乡下的闾孤下贱,不是可造之才。)如,甄陶,甄冶,甄育,甄物(陶冶百姓)。
引申为细心,精心,仔细。《逸周书·道法》:甄心动惧曰顷。(敬慎而保持警惕叫做顷。)如,甄正(犹审定),甄收(审核录用),甄访(查访),甄引(审察引用),甄事(审察事理)。
引申为鉴别,寻找。葛洪《抱朴子》: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到乡野去寻找无名高人,到山野去指认没有解剖的美玉。)如,甄别。
引申为督查。房玄龄《晋书·周访传》: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让李恒将军当左督查,许朝将军当右督查。)
土陶烧制得好,成品率高,就会受到首领的赞赏,引申为表彰,褒扬。汉《成皋令任君碑》:甄勒勋绩,永昭于后。(以表彰其卓著功勋,永远昭示后人。)如,甄沐(表彰赏赐),甄表(旌表,表彰),甄酬(表彰,赏赐)。
从甄字的本义烧制土陶来看,甄姓来自于掌握烧制土陶工匠,这样的工匠,人称甄氏。
据文字记载,甄姓的来源有:1.源于帝舜。传说,远古时代,帝舜在瓠子河滨帮助东夷部落人制造陶器,其子孙后人因职业、职官以甄为氏。
2.源于古代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华北近百个鲜卑族姓为汉姓,其中郁都甄氏改为甄氏。
3.源于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都有甄姓分布。
当今甄姓人口大约35万(2006年),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230位。
诗曰:
甄字本是烧土陶,
甄别好坏才出窑。
甄繁就简为经济,
甄才品能本领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