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郁(鬱)

(2018-06-13 22:24:36)
标签:

杂谈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郁(鬱)

        郁,形声字,yù。甲骨文、金文都尚未发现这个字形。战国时期秦国封泥有此字形,为左右结构,左有右邑。有字,甲骨文是牛头,金文演变为右手拿着肉(月),和邑结合组成郁,当是有牛之地。篆文整齐化,隶变后,写作郁。本义富庶之地。

        因为有肉(月),可做香气四溢的美味,引申为香气浓重。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

        读文采飞扬的文章,犹如吃美味大餐,引申为文采斐然。《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朝的礼制借鉴于夏、商二代,内容丰富,文采斐然。)

        只要有肉,就可做出各种美味,引申为很多,大量。晋·左思《蜀都赋》:蜜房郁毓(yù)被其阜。(山坡下有很多蜂巢。)如,郁毓,郁霭。

        用来形容草木成片,长势茂盛。如,郁郁葱葱。《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河边青草绿油油一片,园中柳树郁郁葱葱成行。)

        肉多了,难以存放,人就发愁,不知所措,引申为烦闷,闹心,烦躁。《淮南子·氾论训》: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所以,音乐越是奢侈,老百姓就越闷闷不乐,国家就越乱。)

        从只有肉没有骨头,引申为只有果肉没有果核。王充《论衡》: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没有果核的果实叫做郁。)

        古代有地名郁夷,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注意,郁和鬱,本是两个来源不同的字。鬱,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在树林里,还有一个杵状工具。西周叔卣金文人变成又(手)。后来繁化,增加冖(盖子)鬯(香酒)彡(香气),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鬱,另有鬰和欝,后来规范为鬱。本义用郁金香(不是荷兰的)和黍米酿制的香酒。

        郁有肉香,鬱有酒香。鬱字所有的意涵,郁字都可以包括。上世纪简化汉字,郁成为鬱的简化字。

        在姓氏方面,郁姓大多是郁,个别为鬱。

        据文字记载郁姓来源有:1.源于大禹之师郁华。郁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简称郁氏。

        2.源于嫘祖。三峡地区的诸多姓氏如与欧阳氏同源血亲的氏族有夏姚22家,其中就有郁氏。

        3.源于姬姓。①出自周宣王时郑国公子翩之后裔,属于因故改姓为氏。②春秋时期,鲁国宰相郁黄(郁贡),受封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史称“黎阳公”,其地亦因称为“郁”。郁黄的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郁氏。

        4.源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下大夫,在华氏之乱中避于吴国,因采邑在郁,被吴王称为郁伯。在郁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郁氏。

        5.源于地名。①春秋时期鲁国有郁邑,亦称枋邑。在郁邑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郁氏、枋氏,后枋氏也多改称为郁氏。②战国时期,楚伐鬱林(今广西桂林),迁其民于郢(今湖北江陵),其后有以原居地名称为鬱林氏,后简称鬱氏,简化字写作郁氏。③汉朝时期,有郁夷县,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及陇县一带。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郁氏。④汉武帝时,西域有郁立国(今新疆奇台),归汉后,其后裔便以国名之谐音汉字“郁”为姓氏,称郁氏、玉氏。

        6.源于古代民族。①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有万郁部,族人后皆改汉姓为郁氏。②唐朝时期,契丹民族中的主流部落为郁律氏,亦称野律氏、后在大辽国时期译作耶律氏。辽国灭亡后,郁律氏多汉化省文为单姓郁氏、律氏,多数融入汉族,少数融入蒙古族、女真族。

        7.源于回族。明英宗朱祁镇执政的正统中期(公元1443年左右)所入附的西域回回那罕帖木儿后裔,其孙沙班之时改汉姓为郁氏。

        郁姓如今人口大约38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220位。


诗曰:

富庶之地谓之郁,

鬯酒香气叫做鬱。

为图省事鬱作郁,

鬱郁不分让人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