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蓝
蓝字,繁体字写作藍,会意字,读lán。在甲骨文和金文没有这个字形,最早的字形是战国时期包山楚简,上下结构,上为草字头,下为監,篆文整齐化,隶变后,写作藍,简化字写作蓝。本义察看蓝草制染料。
要搞清楚蓝字的准确含义,需要从弄清楚蓝字的组成部分入手。蓝字,草字头加监组成。凡有草字头的字,都与草有关。监字,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睁着大眼低头察看盘子(皿)。商代青铜器祖丁觶(zhì,一种酒器)的金文在盘中有一圆形,表示盘中水映出人脸。周早期青铜器应监甗(yǎn)金文,盘中圆形变短横。周中期颂簋金文,眼睛与人体分离,讹变为臣字,字形成上下结构,臣和人在上,被皿字托住。战国时期云梦秦简,把短横移到人底下,变成亼,臣和亼被皿字托住。篆文整齐化,隶变后,写作監,简化字写作监。
当远古人开始穿衣服时,人们发现一些草的汁液会把素色的衣服染上各种颜色,这样比素色的衣服好看。于是,他们就有意识寻找并尝试能够给素色衣服染色的草。其中,可用来提取蓝色染料的植物,古人统称为蓝草,包括蓼蓝、菘蓝、马蓝、
槐蓝等。
这些蓝草茎叶中含有靛甙(dài),把茎叶放入大缸中水解发酵,可提取无色水溶性的靛白。靛白经日晒、空气氧化后缩合成有染色功能的靛蓝。在古代使用过的各种植物染料中,蓼蓝应用最早、使用最多。蓼蓝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植物。生长蓝草的地方,命名为蓝田。
从蓝草制作蓝色染料的整个流程,可以看出用蓝草制作蓝色染料时,需要有人连续不断地察看蓝草变成染料的全过程,包括在大缸中的发酵过程。这就是蓝字的来历。
现在,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在使用这个古老的方法染布。
由察看从蓝草中提取出蓝色染料,引申为蓝草,专指蓼蓝。《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chān)。(采蓝一天忙到晚,一个围裙没采满。)
引申为一种颜色。如,蓝色,蓝天,海蓝,湖蓝,深蓝,浅蓝。
用以指一种职业,蓝领,指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者,与从事技术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白领相对。
或许是远古时期掌握提取蓝色染料和进行染布技术的人或者家族,由于他们祖祖辈辈从事这种工作,久而久之,蓝就成为他们的姓氏。
有文字记载的蓝姓来源有:1.源于嬴姓。远古伯益之后裔秦子向的封地在蓝(今蓝田),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蓝氏。
2.源于姜姓。炎帝十一世孙昌奇,昌奇是帝榆罔(wǎng)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榆罔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
3.源于芈姓。楚国大夫士亹(wěi),因任蓝县尹,世称蓝尹亹,后裔子孙亦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称蓝氏。
4.源于姜姓。战国时期狄族中山国大夫厘诸君,因其封地在蓝邑(今河北迁安),史称蓝诸君。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为姓氏者,称蓝氏。这个源头,也有说是源于嬴姓的。
5.源于官位。商末周初王室设官吏蓝人,亦称褴人、滥人,主要职责就是排解君王的忧虑和精神紧张。因其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服,所以称褴人、或滥人。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
6.源于少数民族。回族,畲族,满族,蒙古族,有族人姓蓝氏。
蓝姓当今人口大约96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164位。
诗曰:
蓝是青草制染料,
马蓝菘蓝和蓼草。
茎叶泡到大缸里,
提取靛甙染布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