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宋
宋,会意字,读作sòng。甲骨文是人字形屋顶和木组合,金文人字形变成宝盖头宀(mián)和木组合,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宋。本义定居。
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国、继绝世”的传统,于西元前1114年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这里的宋国之宋,正是周王室使用了宋字的本义,即安置商朝遗族,使之定居回他们的旧都商丘。
而《说文解字》解释“宋,居也”是正确的,段玉裁批注:“此义未见经传,名子者不以国,而鲁定公名宋,则必取其本义也。”
鲁定公,姬姓,名宋,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他出生于西元前556年,比宋国建国晚了558年。
宋字的木,可不是一般的木,而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木,叫做燧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森林中居住着燧人氏族部落。他们用石块击打野兽,有时,石块与山石相碰时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后来,氏族中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没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成功,人们就不能自主利用火,只能等天降大火,留下火种,但火种很难保存。有了钻木取火之术,人们就可要火得火,不受大自然限制,才可常吃到熟食,才可烧制陶器,才可驱赶寒冷,实现定居生活。
既然宋字中的木为燧木,那么具体是什么木,现在无从考证。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二,据说这一天是燧人氏出生之日。商丘举行祭拜大典,并重现了钻木取火。所用何木,语焉不详。
在海南岛的黎族同胞,现在仍然保留着钻木取火的技术。2006年,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或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钻火板要选择干燥易于燃烧的木料山麻木,钻竿(或弓木)用粗细适中的硬杂木制成,要粗细适中,再用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做引燃物,钻木取火就可以重现。
想必,燧人氏当时钻木取火成功,所用之木和方法与黎族相仿。这就是宋字宝盖头之下那个木的意思。
因为宋国的存在,宋字成为其专有名词,宋字本义定居反而被渐渐被淡忘,慢慢消失了,人们再也想不起宋字的本义。
宋字本义消失之后,历史上多次被用作国家名称,或许与西周宋国的特殊地位有关,即立国的本义就是想像周初的宋国那样,独立于当时大国,表达不臣服的立场。这种先天基因,使得每个后来称作宋的国家都被大国或者异族消灭。包括西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的宋国,国祚(zuò)59年;西元623年唐朝地方官辅公祏(shí)称帝,国号宋,次年被唐王朝派军剿灭;西元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两宋共历十八帝,国祚三百二十年。
宋这个姓氏,最开始或许来自生长着可以钻木取火的燧木的氏族部落,是燧人氏的故乡。后来,殷商遗族在燧人氏部落曾经生活过的商丘建立宋国,其后裔子孙,以国为氏。
有文字记载的宋姓来源有: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封为公爵,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宋襄公时,曾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
2.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①鲁定公,姓姬名宋。②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宋,姬姓,郑灵公之子,他想做国君,就杀了父亲郑灵公,但最后没有做成,但被继位的郑襄公姬坚赦免。二人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为氏。
3、源于改姓。①改自赵姓。出自宋太祖赵匡胤次子燕王招德昭的后裔。还有南宋灭亡后,部分赵氏皇族改姓宋。②韩姓改宋姓,为过继改姓。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12岁时过继给婶母弟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4.源自少数民族。土家族,党项族,蒙古族,满族,族人中有宋氏。
诗曰:
宋字本义是定居,
燧人钻木把火取。
宋国对周是为客,
后称宋者国运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