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伏

(2018-03-28 08:55:21)
标签:

杂谈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伏

        伏,会意字,读作fú。甲骨文有两个字形,一个是人身体向前呈九十度弯曲且头部下垂状,类似九十度鞠躬;一个是人脸朝下,双膝跪地双臂撑地状。后来,可能是人们这个字形与人字难以区分,于是又用人和犬组合表示。犬站立时,是前腿撑地,后腿与身体呈九十度弯曲,和人字组合,会意人做九十度弯腰或匍匐在地。金文承接人 犬,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伏。本义匍匐。

        人屈服的时候,类似狗那样匍匐着。引申为匍伏,跪伏。《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为赵国相,衣锦还乡)嫂虵(shé,蛇的异体字)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的嫂子像蛇一样匍伏在地,对苏秦行四拜礼,跪在地上谢罪。)

        引申为承认权威,佩服,敬服。《史记·项羽本纪》:众人皆伏。(众人听了都很敬服。)

        引申为使屈服。如降伏,降龙伏虎。

        引申为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着。如伏案,伏卧。

        引申为低下去。如此起彼伏。 

        引申为承认错误,接受失败或者惩罚。如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犬匍伏之时,往往是隐藏自己,寻找机会,准备攻击。引申为隐藏。《老子》:福兮祸所伏。(福中隐藏着祸。)如埋伏,伏兵,伏击。

        犬皮肤汗腺,其汗腺在舌头上,天一热,就把舌头伸出来散热。引申为夏天最热的时段,叫做三伏天,具体时间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伏日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如伏日,伏天,伏旱,伏暑。

        伏,通覆,覆盖。《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母鸡趴在鸡蛋是孵小鸡。)

        伏,指犬牲。西周时期,祭祀时用犬牲。《周礼·秋官司寇·司民·掌戮》:犬人(官职)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犬人掌管犬牲。凡祭祀供给所需的犬牲,要用纯毛色犬。伏牲行辕祭、埋牲祭地神也供给犬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始祖。风姓,又名宓(fú)羲、庖牺、包牺、伏戏。从字面上看,伏羲(牺),或许是为祭祀制作牺牲的厨子,羲,则有可能是把羊做成牺牲。宓,指场所,即厨房。就是说,伏羲就是整天伏着身子在厨房做羊牲的人。久而久之,人们称他伏羲(牺),庖牺。一代又一代传承做羊牲的家族或者氏族部落,就称为伏羲氏,或者伏牺氏。

        伏姓来源有:1.源于风姓。上古包羲太昊伏羲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的字为氏。

        2.源于改姓。南北朝时期汉人名侯植,被北魏孝武帝赐姓为俟伏侯氏。后侯伏氏被魏孝文帝赐姓为贺屯氏。侯植的后人形成了侯伏氏和贺屯氏两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侯伏氏、贺屯氏这两支族人中大部分改为伏氏,也有部分贺屯氏改为贺姓。

        3.源于鲜卑族。汉朝时期鲜卑拓跋氏族乞伏部,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4.源于西羌族。南北朝时期西羌伏侯龙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匈奴族。伏罗氏,全称为阿伏至罗氏,是南北朝时期西域阿至罗国的国姓,出自其缔造者阿伏至罗,汉史简称其为伏罗氏。有族人进入中原,以先祖之名的谐音汉字为汉姓,称伏氏、罗氏,逐渐融入汉族。

        伏姓比较罕见,人口不多。


诗曰:

伏字本指人匍匐,

为别人字改作伏。

伏羲原来是厨子,

常年做牺把身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