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卞
卞,会意字,弁的异体,读作biàn。甲骨文弁字状如双手捧举一个方形物体(冠),义为双手把冠戴上。篆文整齐化并写作简繁两个字形,隶变后,楷书写作覍,异体写作弁(方形帽讹变为厶,双手讹变为廾),俗写作卞。本义为加冠。
古时,无论男女都不剪发,被剪发反而是一种刑罚。头发太长不利于从事各种活动,于是人们就把头发束起来,然后用一个帽子套上,用簪子别住。不同的场合用不同名称的帽子,王的帽子叫冕和弁,冕用于祭祀,弁用于上朝。
男子需要经过加冠礼,女子需要经过加笄礼,表示成年,可以婚嫁,可以承担社会义务。
卞或弁,本义加冠。加冠礼要有一定的程序,每个人行加冠礼或者加笄礼都要遵守这个程序,后来卞字引申为需要遵守的程序,借指法度。《周书·顾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命令你继承文武之训,君临周国,遵守大法。)
西周时期,曾经专设为王戴冠的小官,叫做弁师或者卞师。此义后引申为随从,如马弁,弁员,弁卫。
加冠需要双手进行,引申为徒手搏斗。《汉书·哀帝纪》:(哀帝)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哀帝有兴趣高雅,不好声色犬马,时常观看徒手搏斗、射箭这样的角力比赛。)
角力比赛需要力量和速度,引申为急躁。《左传》说,邾楼国的国君邾庄公,得知大夫夷射姑在宫院内撒尿,大怒,从卧榻上跳下来,掉进火炭盆里,大面积烧伤,皮肉溃烂,不久死了。《左传》记录此事并无不惋惜地说:“(邾)庄公卞急而好洁,故及是。”意思是说,邾庄公性子急躁,又爱干净,所以才弄到这地步。
古有卞国,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山东通志》记载:卞,古卞明国……汤伐有卞,今泗水县卞城。春秋时,卞国成为鲁国的一个邑,汉代置卞县,后魏废。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2014年4月11日,泗水县卞国博物馆举行奠基仪式。博物馆位于卞氏祖源泗水县泉林镇卞四村古卞城遗址东侧,占地3000平方米。
卞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43位,人口约38.1万。
卞姓来源有:1.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姬明,又称卞明,成为卞氏始祖。夏朝时期建立卞国,其后裔子孙以国名为氏。
2.源于姒姓,出自夏朝末年名士卞随,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随氏。
3.源于姬姓。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在春秋初期有大勇士名庄,鲁隐公时期在鲁国做官,后被封于卞邑。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和名字为氏,称卞氏、弁氏、庄氏。
4.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弁师,亦称卞师,一种礼仪官,专职负责掌管君主在重大祭祀活动中配戴的冠帽。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位为氏的,称为弁师氏或卞师氏,后简省为卞氏或弁氏。
5.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过大夫卞呙(卞和)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卞呙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卞氏、呙氏,世代相传至今。
6.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在清朝晚期以后,满族、蒙古族边佳氏多冠汉姓为卞氏、边氏。
诗曰:
卞字异体是弁字,
本义原是戴帽子。
为王戴帽称卞师,
曾建古国有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