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喻

(2017-12-28 10:15:02)
标签:

老万说字

汉字趣谈

百家姓

杂谈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喻

        喻,形声字。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要搞清楚喻,要从其构成部分俞字找答案。

        俞,会意字。甲骨文是独木舟加箭头状符号,有的甲骨文在箭头状符号旁边另加一条线。金文和甲骨文大同,篆文线条化,独木舟变成“月”,箭头状和那条线变成亼和立刀旁,亼位移至整个字上部,隶变后,楷书写作“兪”,后规范为“俞”。

        远古渔猎时代,古人利用中空的老树干两头蒙上兽皮,做成独木舟,用来打鱼。舟下水后,旁边会有大鱼。箭头状符号,可能是“鱼”字简化,旁边那条线,是鱼游动的波纹。

        为什么不是蛇(虫)而是鱼?甲骨文中蛇(虫)尾巴是弯回来的,大鱼尾巴是不能弯回来的,这是常识。

        俞字有很多字义,有的字义后来增加偏旁部首,以示区别:

         1.感叹词,“哦”。渔夫驾独木舟打鱼,突然发现有大鱼游近,禁不住说:“哦,大鱼”,所以俞字读作yú,和鱼字同音,有感叹的意思。

        2.应诺。感叹词转换为动词的答应、应诺——哦,好吧。《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尧帝说:“哦,我听说过,这人怎样?”) 

        应诺之义组成词组“俞允”。因俞字主要见于《尧典》,常见于尧与群臣对话,后把君主允诺或请君主允诺组成词组“俞允”,相当于“恩准”。朱熹《答龚参政书》:“万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辞。”(万一未被皇帝应允,我一定再去向皇帝请辞。)

        3.欢喜。驾舟捕到大鱼,是愉快的事。连绵词“俞俞”,和乐愉快貌。渔夫看到很多大鱼,兴奋得连声说:“(快看),鱼,鱼!”引申为高兴的样子。《庄子·天道》:“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无为就心情愉快,愉快的人远离忧患,延年益寿啊。)

        4.告诉别人,后加言字旁,写作谕,或者口字旁,写作喻。渔夫打到大鱼,会高兴地告诉别人。《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要教授学生如何谋事,并且告诉他们如何立德。成语,家喻户晓。

        5.比方,后写作喻。告诉别人一件(新鲜)事时,需借助已知事物,这就是“比喻”。

        6.病好了心情就会愉快,后加心字底,写作愈,通“愈(癒)”。《荀子·解蔽》:“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7.喜上加喜,更加,也写作愈。《国语·越语下》:“辞俞卑,礼俞尊。”

        8.平安。捕大鱼时有危险,捕获后,危险解除,安全了。《吕氏春秋·知分》:“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古代圣人不以私人感情而伤身,而是安心地处置之。)

        9.俞字有独木舟的组件,独木舟中空,医家借指人的穴位,后写作腧(shù)。《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治之以胆募俞。’’

        还有两个字“榆”和“渝”,值得一提。

        远古,渔猎用的独木舟,并非用粗树干凿出来,没那工具,而是就地取材,利用中空的老树干,两头蒙上兽皮制成。或许,常见的老榆树有中空的,适合做独木舟。于是,做独木舟的树被称为榆树。

       “渝”字,改变方向。渔夫驾舟河中打鱼,需顺河流方向行进,江河弯弯曲曲,因此“渝”字就有了改变方向之义。重庆简称“渝”,是在重庆这里江水改变了方向。

        《说文解字》认为,俞是独木舟和水,箭头状符号是水。这无法解释水中独木舟为什么让人愉快。只有渔夫驾独木舟捕到大鱼,才能让人心情愉快。

        顺便说一下,古文中有个现象叫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被称为“本字”。

        实际上,不应叫通假,因为越是古代,文字数量越少。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表达更复杂的概念,字不够用,于是就用已有的相关字表示。后来,为区分词义,人们就在最初文字基础上增加各种偏旁部首,使字义更明确,这样字就越来越多。

        俞字,就是如此。从本义驾独木舟捕大鱼出发,引申出各种相关的意思,后来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变成了不同的字。俞,喻,愉,愈,腧。

        驾独木舟捕鱼,远古是一种技术,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或者就被称为“俞”,如果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成为一个家族,图腾或许就是“俞”,于是后来就姓了俞,而喻与俞相通。

        喻姓来源,其一,出自姬姓。西周时,周宣王之弟姬龙封于郑,有后人立族为喻氏。汉景帝时,为避皇后阿喻之字讳,改喻为谕,谕猛后裔又恢复为喻,所以喻姓始袓为喻猛。

        其二,出自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其后代以官职为氏。宋建炎年间,俞氏后代有个人叫俞樗,举为进士,精通世故,宋高宗赵构喜欢他“佯佯知喻”,就赐姓为喻,后裔称喻氏。

        其三,源自改姓西汉惠帝时,吕后侄子吕佗封俞侯,其后改姓喻。晋朝曲阜令喻归本姓谕。当今西南地区的水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有此姓,主要由中原汉族喻姓外流形成。

  当代喻姓人口约81万,在我国姓氏中排第247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