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金

(2017-12-18 09:10:05)
标签:

老万说字

汉字趣谈

百家姓

杂谈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金

        金,会意字。金文有两种,一是上矢(箭)下斧,柄部连成一体,表示矢与斧都是由金(青铜)打造而成,代指青铜;另是在此字形左或右加两个实心圆,代表金(青铜)饼,意思是可以打造矢和斧的东西——青铜。篆文整齐化,线条化,箭头变为亼,斧变为土,两个金饼也从在左或者在右变成左右各一个点,放在土字底下一横之上。隶变后,楷书写作金。本义是青铜,现在是指黄金,或者金属的统称。

        金,春秋及之前是青铜的名称。远古人类偶然发现了青铜矿,并冶炼青铜用于打造最常见的兵器矢和斧。后来,青铜也用来打造其他器皿,如鼎、盘、簋、爵、钟等等。这就是青铜器时代。

        《左传》记载一个故事,郑文公第一次去楚国朝见楚成王,楚成王赐给他青铜。楚王马上后悔了,与郑文公盟誓,要求不得用青铜制造兵器。郑文公就铸造了三个钟。(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

        战国及以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炉温提高,可以熔化金砂,冶炼提取黄金。从这个时候开始,古书中提到的金,就是现在的金子,黄金。金也是所有金属的统称,如五金。《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 丽水之中生金,多人窃采金。”这里的金,指的是河里的沙金。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吕氏春秋·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所以,功绩刻在青铜器和石头上。)

        商代开始,由于商业进一步发达,贝壳作为货币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于是青铜币出现了。人们用惯了贝壳币,还把青铜铸成贝壳状,叫做铜贝。周代除了铜贝,还有用青铜制作的刀币和布币。布币并不是布,而是周代的一种像铲子的农具,当时叫做镈(bó),就是钱。

        古代,镈和布同音,可能也是为了写起来简单,就成了布币。这种同音替代法,成为简化字的一种方法。如后与後,简化为后。班固《汉书·食货志》:“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金刀和龟贝等钱币,是用来分割财产和分配盈利时互通有无,多退少补的。)

        古代还把金作为货币单位,秦以前金一镒(yì)为一金,汉代用金子一斤(约250克)为一金,后来以金银一两为一金。《庄子·逍遥游》:“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如今一下子卖掉这个技术,可得一百金。)

        金子很值钱,引申为贵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金枝玉叶,旧指皇亲国戚。

        金子很结实,坚硬。《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蒯通》。“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这就是成语“固若金汤”的来历。

        金子是黄色的,颜色里又有了金色。王安石《咏菊》:“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在人们刚刚掌握冶炼青铜技术的时候,有可能把有这样的技术的人称作“金”,久而久之,这样的家族就姓了金。

        金姓现在全国总人口大约380万,在各姓氏中排第六十四位。金姓来源很复杂。

        源流一,出自少昊金天氏。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者,就是金氏。

        源流二,源于匈奴。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源流三,源于改姓,如五代时期吴越国刘氏,因刘与吴越国君主钱镠的“镠”同音,钱镠下诏将吴越国中所有刘氏族人皆改为金氏。元人金履祥、清人金圣叹均系改姓。朝鲜族中的皇室“王”姓,因害怕被篡权的高丽王朝大将李成桂斩尽杀绝,于是纷纷改姓金、全、玉。

        源流四,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西北金城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古代居金城之民,多为故匈奴、西羌之民,因而有取金城之名为汉化姓氏者,称金氏。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执金吾,三国后期曹魏时期官吏金曹,他们的后裔子孙分别有称金吾氏、金曹氏,后简化为单姓金氏。

        源流六,出自少数民族 蒙古族,景颇族,羌族,达斡尔族,满族,回族,土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或者皇帝赐姓为金氏。

        金姓名人有:1.金日磾(jin mì dī),西汉时期政治家,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因对巩固西汉王朝有功 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陵。

        2.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