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万有话】汉字趣谈:百家姓之许
许,繁体字許,会意兼形声字。金文是言
午(捣杵)。会用杵(午)劳作时,呼喊以助劳之意,午也兼表声,读作hǔ。就如同现在的人,高喊劳动号子。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許,如今简作许。作姓氏时读xǔ。
许,读hǔ,本义指共同劳动时发声以助劳。《诗·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釃(shī)酒有藇(xù)。”(白话文:伐木呼呼,滤酒清纯。)
共同劳动时一般是,一人呼而众人应,故又读xǔ,引申为应允。《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由应允又引申为答应给予,男女婚嫁中女子父母同意嫁人。《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沛县令跟你要好,想娶你的女儿你却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配给刘季——刘邦了呢?)
心意相合才应允,故又引申为赞同,认可。魏晋·陈寿《隆中对》:“(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身高八尺,经常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认可。)
又进而引申指期望。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进一步变为虚词,意为大概,大约。如,少许。还用作代词,表示如此,这样。宋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顺便说一下“浒”,形声。从水,许(hǔ)声。本义:水边,指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或许,古代在岸边,听到河水咆哮的声音,类似人们一起劳动时发出的声音。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意思就是,发生在离水岸不远的地方发生的故事。
“何许人也”,有可能是从“浒”指水岸边不远处,引申为地方。
许,古国名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战国初期为楚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
许(xǔ)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源流一,出自姬姓。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源流二,出自姜姓。周成王时,许国是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源流三,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卫文公之子姬其许,亦作姬其浒。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春秋战国时期,“浒”与“许”二字通假,故而亦称许氏,但读音作hǔ;而更多的姬其浒后裔则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徒氏。
源流四,出自少数民族。满族、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
总的来说,许姓要么是取先人的名字,要么是以国为氏,要么是少数民族以部落名为氏。想来,许姓先祖取许为氏,当是纪念先人和故国。从字义上看,或许是为了子孙后代可以共同劳动,同甘共苦,同舟共济。
现在,全国许姓人口约898.4万 名列第26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