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尤
尤,象形字。甲骨文是又(手),一斜画像手上有赘疣形。金文大同。篆文讹为从乙,又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尤。本义指赘疣,俗称瘊子。看来,这种病古已有之。
赘疣是一种病态,是种不正常的现象,与正常情况相比,赘疣是突出的,特别的,故引申为特异的,突出的。
《庄子·杂篇·徐无鬼》:夫子,物之尤也。(白话文:先生,你真是了不起的人物)“物之尤”,后来演化成“尤物”,成为美女的代称,想必是指丰乳肥臀的女子。
从突出引申为过分,过失。《论语·为政》:子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说话少过失,行动少后悔,当官拿俸禄也就不在话下。)
手上长瘊子,影响生活,就会产生责怪和怨恨,因此尤就引申为责怪、怨恨的意思。《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从不正常、特别虚化为程度副词,意思是更加。如欧阳询《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因为“尤”字作为引申义所专用,其原义赘疣之义另加肉(月)字旁,写作肬。又因尤是不正常的,病态的,又有加疒,写作疣。后规范为疣。
带尤的字,都可以从尤的本义或引申义加以解释。1.鱿,长有像疣的吸盘的一种海生软体动物。2.优,表现突出,出众。3.扰,手上长疣,影响手的活动,引申为搅乱,增添麻烦。4.忧,如同心里长了疣,心烦,发愁。5.就,京意为高,就的本义是长得高的疣。疣长高了,手在拿东西时,疣会先于手靠近要拿的东西,“就”便有了靠近,接近之义。
尤姓来源复杂,宋之前尤姓寥若晨星,很少被史书记载。源流之一,认为尤姓来自沈姓去掉三点水(氵)。据福建尤氏族谱,其始祖原名沈诚,字思礼,生于河南光州,唐末天下大乱,为避战祸迁往福建,并改姓尤,称尤思礼。
源流二。据史书载,东汉时有尤来,汉人外孙的鄯善王尤还,龟兹王尤利多。
源流三。唐代尤氏崇仁、崇义、崇礼三兄弟,皆任唐朝都总管之职,奉诏征讨南诏国。克复后,尤崇义被封为世袭播州宣慰使司职,镇守黔中翁水。其后裔尤道明,宋嘉熙四年中乙科进士,皇帝殿试时,谓“尤悔字不佳”,遂御书《诗经.小雅.采芑》中之“克壮其犹”四字赐之,赐姓易尤为犹,成为犹氏得姓始祖,所以犹氏亦将尤崇义奉为先祖。
源流三。源于仇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子仇牧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分为仇氏和尤氏。春秋战国,“仇”“尤”二字音义相通,都有怨忿之义,因此也有称尤氏者。
源流四。源于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赫哲族取部落名简化为汉字尤、猷为姓氏。回族取伊斯兰教《古兰经》经名,属于汉化改姓为尤氏。另,今高山族、佤族、苗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尤氏。
尤氏现有人口约98.4万多,排在第124位。
尤氏先祖选择尤为姓氏,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尤字引申义为特异、突出等含义,也可能是一种考虑,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够优秀,不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