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万有话】汉字趣谈:百家姓之柴
柴,源自柰(读作nài),会意字,甲骨文为上下结构,其上为一堆劈柴形,其下为示(祭天的土台),有的甲骨文加一只手或者两只手,会用手把劈柴置于祭台之上燃烧,叫做燎木祭天。因祭天是大事,要有神圣的仪式,所烧之木是特定的,于是此木便叫做柰树。
柰树,是苹果的一个品种,通称“柰子”,也称“花红”,此果外皮多为深红色并有暗红色条纹或装饰断线,其肉质细密呈黄白色,有特殊的芳香,主要产于浙江温州泰顺山区。之所以选择柰木祭天,或许就是因为这种柰木有芬芳的香味,可以和上天交流吧。
因为柰木被烧祭天,是人向上天询问吉凶怎样,因此柰就有了怎样、如何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因为柰字作了果树名,为区别柰树与奈何,就把柰字的木改为大,写作奈,因与柰字形相近,又脱胎于柰,奈仍读作nài。奈由大
示组成,大,是人伸平双臂,示是祭台神主,有上天垂示吉凶的功能,与燎柰木祭天问吉凶不谋而合。
毕竟燎木祭天和普通的烧火做饭、取暖不同,祭天是一种神圣仪式,是大事,而烧火做饭是寻常之事。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别,混为一谈会冒犯上天。为区别燎柴祭天与普通的烧火做饭,取暖等事情,把祡字的示改为木,写作柴,仍读chái。
绕了很大一个弯,终于创造了“柴”这个字,意思是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等。
柴姓是一个古老姓氏,来自多民族、多源流。据南宋郑樵著纪传体中国通史《通志》记载,春秋时期,齐文公的儿子公子高之孙以高为氏,其17世孙高柴为孔门弟子。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柴姓除源自柴举以外,还有源自少数民族,1.鲜卑人吐谷浑部族,有人取汉史称阿柴氏、阿赀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柴氏、赀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华北部分柴氏来源。2.源自蒙古族有两支,其一是明朝赐降明有功的蒙古人柴尔吉惕氏,以原部族名称首音的谐音汉字为汉姓柴。其二是蒙古族海鸠特氏,元朝末期就有改为汉姓柴。3.源自西夏党项民族的一支,后在大蒙古汗国时期归附成吉思汗,称“哈吉古特”,后多改汉姓柴。4.源自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后多改汉字姓为柴氏、赛氏等。5.达斡尔人中也有柴姓。
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如今柴姓人口一百三十五万多人。柴姓名人中大名鼎鼎的是后周世宗柴荣,作为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对其后的北宋发展繁荣有积极影响。民间威望很高,有民谣唱词“柴王爷推车轧了(赵州桥)一道沟”。
古人选择柴作为姓氏,有可能是希望子孙后代不缺柴,毕竟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存必须,而且还排在第一位。
*****************
注:本次汉字趣谈,谈“柴”,是应约而谈。应约人为我的大学同学,柴训天,曾与人合作翻译韩国崔仁浩写的书《商道》(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该书在全世界已经发行了300万册,有同名50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国热播。
加载中,请稍候......